“33433”模式:留守儿童教育的福音

时间:2022-08-24 02:26:33

“33433”模式:留守儿童教育的福音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卢德平教授认为:“江苏省如皋市林梓小学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研究开启了全国相关研究的先河!”作为全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研究的拓荒者,林梓小学在全国率先提出“留守儿童”名词,创建了留守儿童教育“33433”模式,有效缔造了一座守护留守儿童的学习乐园、生活家园、爱心校园,让所有儿童“同在阳光下,幸福共成长”,被载合国儿基会、国务院妇儿工委史册。

何为留守儿童教育“33433”模式?简言之,即:“三案机制”“三全策略”“四种形式”“三类活动”“三项保障”。

(一)“三案”机制完善——关爱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2004年起,林梓小学即全面展开留守儿童的调查、建档和研究工作,探索形成了档案流转制、个案跟踪制、预案首问制,“三案制”使得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更为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林梓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信息有色档案,“双留守”用黄色信息表,“单留守”用白色信息表,“特困”用蓝色信息表,“优秀”用红色信息表。明了化的可视档案材料,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不因为班级的转换、年级的升高、学校的变化而脱节,形成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链”。对学习习惯、道德品行、心理健康等方面需要特殊帮助的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实行个案跟踪。对于留守儿童在校内或校外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建立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意外伤害等应急预案,便于迅速科学高效地处置留守儿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紧急情况。

(二)整体联动战略——全员参与,全面关爱,全程关注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建立健全监护体系,实施全员参与、全面关爱、全程关注的“三全策略”,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

1.全员参与策略。首先是整合学校的教育人力资源,班主任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同时有效整合与留守儿童关联的其他教师的资源。第二是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第三是整合家庭教育资源,要求监护人积极配合。林梓小学全校教师每人均有一个帮扶对象,每人均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动人的教育故事。

2.全面关爱策略。由于留守儿童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林梓小学教师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而且关注他们的生活;不仅关注他们的品行,而且关注他们的心理;不仅关注他们本人,而且关注他们的家庭;不仅关注他们的学校成长环境,而且关注他们的社会成长环境。

3.全程关注策略。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各个年级段、各个时点均进行有效的关注;从学生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等进行立体关注;从课堂到课外,从日常关注到节假日的重点关注。

(三)组织网络健全——“四种形式”有效整合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林梓小学以“关留委”为龙头,建立了“2118”关爱教育组织网络。

1.“两会”: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留守儿童基金会

林梓小学于2004年5月10日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旨在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健康地度过这段特殊的人生历程,最终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有用之才。此后每年5月10日被定为林梓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日。

2007年林梓小学又成立了“留守儿童基金会”, 此后每年都有社会人士、有关单位捐赠钱物,每年“留守儿童基金会”募集到的钱物都直接惠及留守儿童。

2.“一站”:留守儿童维权工作站

因为留守儿童权益容易受到侵犯,林梓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维权工作站,请镇法律服务所人员担任兼职维权律师,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向留守儿童发放了“林梓镇留守儿童维权卡”,畅通了孩子维权的渠道。

3.“一校”: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林梓小学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这块阵地,每月一次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他们或请家庭教育专家做讲座,或请身边的家教能手现身说教,或进行家教知识图片展,或编制家教知识小册子。2006年林梓小学荣获“全国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称号,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

4.“八小组”:学习辅导、心理咨询、法律维权、困难帮扶、生活指导、社区关爱、课题研究、资料收集等八个留守儿童工作小组

林梓小学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实施具体工作。他们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留守儿童特点,编制了一套专供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阅读的校本教材。编印《生活小常识》手册,通过生活教育增进留守儿童的生活经验,将所学知识融入个体经验结构中,形成生活技能。建立科研引领机制,在工作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留守儿童研究课题先后被列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并成功结题,课题《留守儿童教育“33433”林梓模式研究》被评为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项目。学校成为联合国儿基会“受人口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课题重点实验小学,成为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

(四)活动丰富多彩——关爱教育做到有效渗透

留守儿童教育需要挖掘身边的资源,其最大的资源是留守儿童自身,关键在于坚持以留守儿童为主体,让留守儿童真正参与。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过程中,林梓小学重点开展了以下三类活动:

1.日常活动:主要通过晨会、课堂、大课间等时机渗透德育,每天记载教育日志,使得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常态化。

2.定期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系列活动,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享受过程、快乐成长。

3.随机活动:不定期地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野炊、远足等社会实践活动;传唱林梓小学留守儿童之歌《心声》;该校留守儿童排演的情景剧“爸爸妈妈出远门了”获中央电视台节目遴选南通赛区二等奖;由该校留守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排演的节目“相亲相爱一家人”获如皋市一等奖。

(五)保障措施扎实——促进关爱工作顺利推进

1.物质保障:主要是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设施。学校“爱心超市”有为留守儿童免费借用的或无偿使用的物品如雨伞、雨衣、文具等;爱心电话亭、网上连线等现代通讯方式为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在学校网站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平台,家长可通过网络查阅孩子在校情况。2011年9月,中英人寿“星星点灯·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林梓小学建设“关爱小屋”,招募志愿者开展关爱行动,将“关爱”传递给每一个留守儿童。2012年5月10日,在全国首家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成立八周年之际,林梓小学又迎来了全国首个留守儿童教育主题馆揭馆仪式的隆重举行,全国妇联宣传部副巡视员朱晓征、江苏省妇联副主席缪志红等领导亲临视察并为主题馆揭牌。

2.精神保障:对在每年留守儿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每年都在学生中评选十佳“爱心小天使”,在教师和监护人中评选“关爱模范”,在留守儿童中评选“自强标兵”。学校没有留守儿童失学逃学,没有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没有留守儿童发生安全事故,数百名留守儿童参加各项活动获奖,不少留守儿童成为三好学生、文明学生,老师成了孩子们的贴心人,校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3.环境保障:首先是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自2004年以来,关于林梓小学留守儿童工作的新闻报道达百余篇,唤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爱;其次是周边环境,坚决查处取缔校园周边网吧、电子游戏厅、餐饮食品摊点及音像书刊摊点,配合相关部门消除校园周边安全事故隐患;再次是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从校园内的雕塑到花圃边的牌匾,从走廊橱窗到校风碑,从教室内的黑板报到教室门外墙壁上的挂匾,从食堂到活动室乃至厕所墙壁上的标语,内容设计都考虑到育人性、知识性、艺术性。

由于林梓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全校留守儿童正健康活泼地成长着。联合国儿基会官员马思婷女士曾为林梓小学热情题词“希望将快乐带给所有的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创新运行机制,构筑起立体长效关爱体系,对留守儿童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就能让所有留守儿童享受更多温暖的守护,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共浴阳光、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林梓镇中心初中)

上一篇:浅谈影视文化对大学生创新阳光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陈明祥:修炼“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