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时间:2022-08-24 02:13:15

太极拳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摘 要]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自我意识强而自控能力差,情绪情感丰富多变又难以自我调节,人际关系紧张,意志力薄弱,精神压力大等。太极拳的练习,能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预防和治疗中学生的一些心理疾病。

[关键词]太极拳;自我概念;中学生

太极拳是我国一项源远流长的武术项目,也是我国保健操中的精华,它要求练拳与呼吸密切配合,促进人体的健康。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考试门类众多,自我意识强而自控能力差,情绪情感丰富多变又难以自我调节等等,使不少中学生感到紧张、担忧、恐惧、悲伤、抑郁,严重地影响着中学生身心健康。实践证明: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使中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情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提高学习效率,给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因此,应该在中学教学中推行太极拳运动。

一、太极拳运动能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水平较高,但发展不平衡。中学生要摆脱长辈、教师、朋友的影响而进入独立的自我分析和评价,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交往,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客观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自我概念的发展。通过太极拳练习,可增强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加练习者的活力,预防由消极自我概念引起的忧郁、强迫、人际敏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培养中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因此,中学生参加太极拳练习一般都能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感。

二、太极拳运动能塑造健全人格

人格在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含义,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格是指一个人稳定的、整体的心理结构,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发展的过程是体质、心理因素与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健康的体质是人格健全的物质基础。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动作轻松柔和,刚柔相济,舒展大方,沉稳浑厚,呼吸自然,连贯协调,圆润饱满,气沉丹田,它能使人的性格变得自信、稳健、外向、进取、顽强、灵活、守信。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德,有利于克服消极的个性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是难以发展健全人格的,拖拉、懒惰、急躁、怯懦、意志薄弱等人格发展缺陷与不坚持体育锻炼明显有关。

三、太极拳运动能改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中学生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紧张,心情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太极拳松静自然,以意指导动作,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到身随”,使练习者全身心地投入无忘无我的怡闲境地,有效地消除了大脑的紧张,从而使练拳者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情绪更加稳定。练习太极拳时一般都配以悠扬的民间音乐协调动作,犹如传统中医理论中的主辅相配,使练拳者整个身心得到极大的享受。因此,练习太极拳能使中学生经常保持心情愉快、舒畅、开朗乐观,降低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四、太极拳运动能培养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人际关系好的中学生总是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与友谊,能为他人所接受、理解,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而那些人际关系不好的中学生则表现为交往恐惧,沟通不良,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与技能,缺乏生活的乐趣。练习太极拳时一般都在音乐伴奏下,采用集体练习,练习者们一起活动,相互切磋,相互纠正,交流心得体会,进而愉悦地天南地北交谈等,能使中学生在练习场上克服孤僻,去结交新的朋友,以平等、真挚、热情的心态接受群体积极心理影响,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激发起对生活的自信,唤起热爱生活的激情,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经常参加集体练习太极拳,会使中学生的锻炼欲望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他们忘却学习、生活中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培养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上一篇:初中数学专题复习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论中学课改中的德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