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职业倦怠调查报告

时间:2022-08-24 01:54:05

班主任职业倦怠调查报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5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的报告显示,中国正进入工作倦怠的高峰期,工作倦怠已成为社会的流行病。教师和医生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各种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被看成是全社会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班主任作为特殊的教师群体比一般的教师承担了更多的任务、更多的工作压力,因此,是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群体。心理学研究表明,班主任在成就感和情感枯竭两项指标上均与非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之一般教师高。中小学班主任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调查研究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不仅对于学生成长而且对于班主任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班主任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班主任职业倦怠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育人活动中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它是班主任个体不能顺利地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身心疲倦与困乏,属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与行为。

从上表可以看出,班主任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情绪衰竭问题最为严重,其次是去个性化问题,再次是低个人成就感问题。

班主任职业倦怠不仅对班主任的职业工作造成损害,影响其身心健康,同时也对学生的成长和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是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的灵魂人物,班主任职业倦怠导致班级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地开展,班集体群龙无首,影响了班级的凝聚力,导致班级成为一个松散的“联邦”。更为严重的是,班主任职业倦怠使得部分班主任辞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无人问津,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班主任专业化的进程。因此,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不同年龄班主任职业倦怠调查经方差分析,各年龄段在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51岁以上的年龄段与在25岁以下、26―30岁、31―35岁、36―40岁和41―45岁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差异显著,其情绪衰竭得分明显低于这五个年龄段。此外41―45岁与26―30岁和46―50岁之间情绪衰竭的差异显著。

调查分析显示,教龄在21年以上的班主任在情绪衰竭维度上与16―20年的差异显著,情绪衰竭得分远远低于教龄在16―20年的。教龄在21年以上的班主任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与教龄在11―15年之间的差异显著。

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扮演各种不同角色。他们既是神圣的知识传授者又是普通的社会公民,既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校中的被管理者,既是学校的代言人又是学生家长的人,既是学生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各种角色要求他们既要积极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教育问题,又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认知问题。角色多元化的同时,角色冲突就不可避免,一名班主任往往难以处理两种同时并存但又相反的角色间的矛盾关系,使其陷入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境况,甚至出现角色固着现象,表现出言谈举止、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全方位进入角色,即使在同事、家人面前也不自觉地表现出来,造成交际范围狭窄,个人生活呆板,心理健康受到威胁。他们需要忍受多方面的烦恼,常感到筋疲力尽、心力交瘁,并将这种情况不自觉地归因于班主任工作,进而产生厌倦心理,不愿做班主任工作,即使做班主任也是无可奈何。

调查数据显示,源于学习成绩和家庭经济条件而选择教师职业的班主任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得分高于其它择业原因;源于学习成绩选择教师职业的班主任在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得分高于其它择业原因。经差异检验,源于调剂或其它原因选择教师职业的班主任与源于学习成绩和家庭经济条件选择教师职业的班主任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差异显著,其得分明显低于后两者;源于个人兴趣选择教师职业的班主任与源于父母意见和学习成绩选择教师职业的班主任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差异显著,其得分明显低于后两者。源于个人兴趣和教育行业特点选择教师职业的班主任与源于学习成绩选择教师职业的班主任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前两者的得分低于后者。

调查中,所有参加调查的班主任教师对“日平均工作时间太长”感到了压力,其中97.3%的班主任感到中等程度的压力,85.9%的班主任感觉到压力较大。

我国中小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比,通常每天多工作三四个小时。班主任是每天第一个进校,最后一个离校的教师。这些多出的时间主要用于班级常规管理、安全防范、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与家长、任课教师沟通。从早忙到晚,工作繁琐,事无巨细,班级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班主任过问。而这些任务是其他科任教师所没有的。

班主任工作强度大。中小学班主任不同于大学班主任,它主要是由科任教师兼任,且往往是由“主科”教师(如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兼任。这些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通常每星期的课时量12节以上。班主任首先是科任老师,科目教学是他的“主业”,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同时,更要搞好所任教科目的教学。而且,我国中小学每班的学生人数很多,均在40人以上,重点学校会更多。繁重的教学任务,复杂的管理工作,使得班主任工作的强度较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调查显示,选择坚决不当教师的班主任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其它的班主任教师。经差异分析,坚决不当教师的班主任在情绪衰竭维度上与可能还会当和不知道的班主任教师差异显著;坚决不当教师的班主任在去个性化维度上与一定会再当、可还会当和不知道的班主任教师差异显著;坚决不当教师的班主任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与可能还会当教师的班主任教师差异显著。

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家长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预防和缓解班主任职业倦怠,是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全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对学生在校的一切方面要全面负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班主任需要全程参与班级管理,他们整天埋头于学校,生活圈子狭小,工作内容单一,长期单调的工作环境会使其逐渐失去对工作的新鲜感。加上他们每天面对的学生不仅有思想、有个性,而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乏孤僻、任性、心理脆弱、缺少抗挫力等特点,有的学生一旦受到批评,轻者赌气,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较大的工作责任和心理压力往往使一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工作产生恐瞑心理。同时,班主任一般都要承担一些核心课程,每周的课时量通常在12节以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复杂的班级管理工作使得一些班主任不得不把工作带回家,延续到工作时间以外,常常无暇顾及爱人和孩子。他们在学校可能是好老师,而在家里却往往因不能很好地履行角色义务而产生负罪感。这就使一部分教师不愿做班主任工作,不愿承担繁重的语文、数学主干学科的教学任务,已经做了班主任的教师,短期内往往不能摆脱这种繁重的工作压力,心情长期处在压抑状态,极易导致职业倦怠。

(责任编校:蓉莞)

上一篇:如何深化高中英语教学 下一篇:“木马”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