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实践性作业,提升语文素养

时间:2022-08-24 12:25:41

布置实践性作业,提升语文素养

实践性作业强调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究竟如何布置更加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呢?本文中,笔者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从动手操作、指导观察、运用语言三个维度展开论述,不足之处,还望诸位批评指正。

一、动手操作,升华理论

操作性的作业,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体验过程,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升华出更加深刻的知识。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下,语文的教学应当更加注意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完成这些探索,让学生走出课堂,实现教学空间的扩展。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中有《走,我们去植树》一课,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环保的认识,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五个人自由结成小组,每个小组义务植树一棵,并在事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篇报告。学生很积极地去完成这项作业。通过阅读他们事后提交的报告,我了解到,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分工,有的挖坑,有的打水,有的摆树苗。透过文字我能感觉到学生干得热火朝天,报告读起来十分感动。通过这个作业,大家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课本中所宣传的那种“保护环境,从少先队员做起”的理念,实现了知识的升华,感受到了语文课程的魅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仅对课本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环保这个概念也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对环保的热情也更加高涨。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身体会到了课本中所传递的精神,实现了学习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布置操作性的作业,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这种最接近实际生活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索,从而深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将更多的感官调动起来,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指导观察,链接生活

在小学阶段,对生活的观察是学生所有认知的起点,而在生活中的体验往往成为学生内心最重要的感受。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形成耐心、专注的精神。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主要是采用了“文包诗”形式,让学生理解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时在对诗文的赏析过程中,体会作者的那种浓浓的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为了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每个人回去之后,细致地观察家庭里所有的活动,从中感悟亲情的存在,并把这种感受描述出来。很多学生对亲情有了自己的体会,有的描写说亲情就是父母的爱,有的描写说亲情是一种跟亲近之人之间的感情,有的还描写了自己跟父母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充满亲情之爱的小事。在作业完成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我又把学生在作业中体现的感情引入到课文之中,跟学生讲道:课文中的这种感情其实在本质上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亲情是一样的,只不过诗人是在一个更加遥远的地方,思念的感情更加浓烈。通过我这样一说,学生马上从自己日常的观察中体会到了作者在诗文中包含的那种情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通过设置链接生活的作业,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作业的布置也不应当仅局限在课本范围,而应以学生的生活内容为主,强调学生获得的体验。

三、运用语言,正确表达

小学语文不只是要学生去积累更多的生字词,还要逐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逐渐体会到语言作为交际的作用,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秋游》主要是记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欢快场景,表现了学生沉浸在秋天美丽风景中的愉悦心情。文中有很多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这些描写都遵循了符合逻辑的顺序。在讲课中,我让学生对照这一顺序展开想象,从天空、白云,到稻子、高粱和棉花,最后再把这些具体的秋天的物象综合、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立体而又美丽的秋天景色图。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一规律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仿写的作业,让学生模仿这一描写方式,来叙述自己的一次秋游经历。在收到的作业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在作业里灵活运用了课本上的这一描写逻辑,甚至还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出了多感官描写,整篇文章绘声绘色,文采飞扬,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好的体现。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把从n文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文的功能性作用,让学生不断去感悟、体会和锻炼,而不是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课本的知识上。

以上三点,就是笔者自己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有关实践性作业的教学体会。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其灵活运用、不断改进,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

上一篇:司马相如:辞赋的大宗师,李白的偶像 下一篇:沿“一条主线”推进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