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服装水洗尺寸变化率测试方法研究及洗后外观的评价

时间:2022-08-24 12:13:54

拼接服装水洗尺寸变化率测试方法研究及洗后外观的评价

摘要:

通过对多款拼接服装进行水洗后尺寸变化率和洗后外观测试,探讨拼接服装从不同部分分别测试与整体原则测试水洗尺寸变化率的差异,以及对拼接服装水洗后的外观进行评价。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利与弊,提出拼接服装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测试建议。

关键词:拼接服装;测量方法;水洗尺寸变化率;洗后外观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服装需求方面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模式,他们希望通过服饰更多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服装设计师们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不断地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开辟新的设计思路。如近几年不断受到追捧的拼接服装在面料、款式和色彩设计等多方面都有极大的拓展,根据不同的视觉反应和服用性能将拼接设计应用到服装的各个部位,从而展现出不同的风格。

拼接服装是由不同种类的面料通过缝制工艺拼接而成,主要包括以针织面料与机织面料或皮革(包括毛皮及人造革)面料相互拼接生产的各类拼接服装,但不包括由相同面料相互拼接而成的服装(见图1、图2、图3和图4)。

图1 样品1 图2 样品2

图3 样品3

图4 样品4

针织物是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彼此成圈连接而成[1],其在各个方向延伸性较大,弹性较好,但线圈易脱散及水洗后尺寸不稳定是其缺陷;而机织物一般较紧密、硬挺,刚性较大,经纬纱线不易形成延伸与收缩,因此织物稳定性较好,水洗后的尺寸变化率较小。由于上述原因,拼接服装的水洗尺寸变化率,测试起来比较困难,且不同测量方法测得的结果之间差异较大。下面将选择几款比较典型的拼接服装,按照不同部分分别测试和整体测试两种方法,对所选样品分别进行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测试,并对水洗后的样品进行洗后外观评价。

2 试验及结果

2.1 相关标准

目前,拼接服装产品的相关国家标准为针织拼接服装,标准编号GB/T 26385—2011,其主要适用于以针织物为主要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装,标准中规定针织拼接服装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测量部位按GB/T 8628《纺织品 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要求执行[2],其中7.1.1规定,测量规定部位之间,最好是接缝之间或接缝交点之间的距离;7.1.2规定当内衬与面料织物不同时,两者应分别测量,内衬测量部位为与服装相对应的部位[3]。

另一种测量方法为标准FZ/T 73020—2004中5.2.2规定的方法,其遵循整体测量的原则,通过对服装产品某个部位(如衣长、裤长或裙长等)的整体尺寸的测量,得到该部位的水洗尺寸变化率。其中5.2.2.3规定,上衣或连衣裙取衣长或裙长与后腰宽作为直向和横向的测量部位,裤子取裤长与中腿作为直向和横向的测量部位,短裙取裙长与臀宽作为直向和横向的测量部位[4]。关于上述两种测量方法的比较见表1。

2.2 试验过程

2.2.1 样品准备

选取3款样品,分别为样品1、样品2和样品3。样品信息如下:

样品1:上衣(针织):100%粘纤;裙(机织):100%棉

样品2:上衣(针织):100%棉;裙(针织):95%棉+5%氨纶

样品3:前幅(针织):100%粘 ;后幅(机织):100%棉

根据GB/T 8628规定,将3款样品按GB 6529标准要求,放入大气条件为温度(20±2)℃、湿度(65±4)%的环境下调湿,直到样品达到恒重。

将服装放置在测量台上,将服装所有闭合处闭合,做好标记,测量并记录每对标记部位间的间距。测量部位按2.1所述的两种方法进行,即分别测量和整体测量。注意测量时不要进行无必要的拉伸,服装的弹性部分应在松弛状态下测量。

2.2.2 洗涤及测量

样品准备按上述程序完成后,即可对样品进行洗涤和干燥处理。洗涤程序以及干燥程序按GB/T 8629规定的进行,或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待洗涤和干燥程序完成,按2.2.1所述测量程序,测量样品水洗后的相应尺寸。

2.3 结果及分析

2.3.1 试验结果及讨论

对3款样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测试结果及两种方法的对比结果分别见表2、表3和表4。

由表2~表4中可看得出,服装面料的成分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其水洗后的尺寸变化差异也较大。根据两种测试方法,由于测量部位的不同,测得的结果也有较大差别,其最终判定也会因此而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相比较而言,GB/T 26385—2011更适合于测试拼接服装的水洗尺寸变化率,其测试结果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了拼接服装不同部位经水洗后发生的尺寸变化情况。

2.3.2 拼接服装洗后外观的评价

服装经洗涤后一般会在外观上发生某些变化,如变色和沾色、扭曲、收缩、变形、起毛起球等现象,其变化程度有轻微、明显或严重等。针织拼接服装由于其面料成分、组织结构、款式及色牢度等差异,经水洗后会产生水洗尺寸变化率相差较大以及面料掉色的现象,从而导致服装产生变形、扭曲、接缝处起皱、沾色或其他一些外观上的变化。

样品1上身为粘纤100%的针织面料,下身为棉100%的机织面料,样品经水洗后,由于粘纤的吸湿性较大,且针织面料结构稳定性差,导致上身缩水较大,服装在外观上明显变短,腰围明显变小。

样品3是由前幅和后幅拼接而成,前幅为纯涤纶机织面料,后幅和袖子均为粘纤100%的针织面料,水洗前服装并无异样,经水洗后,由于后幅的水洗尺寸变化率较大,后幅缩水较前幅严重,从而导致服装前幅明显比后幅长[如图5(b)和(c)所示],而且服装衫身及袖子的洗后扭曲现象也较为明显[图5(b)所示]。

图6所示样品,里料为100%棉,面料为100%涤纶网布,经水洗后,里料横向收缩较大,面料则变长,导致服装穿着起来,内层横向过紧,而外层又过长;图7所示样品,前幅主要为针织面料,中间拼接一块机织面料,由于针织物和机织物的水洗尺寸变化率的差异,经水洗后,服装拼接的接缝处出现了严重的起皱现象;图8所示为双层服装,由深浅色拼接而成,外层面料为红色,内层为白色,由于外层面料水洗色牢度较差,经水洗后样品外层明显掉色,而内层面料沾染红色,最终导致服装水洗后外观明显沾色。

此外,不同洗涤和干燥程序对水洗尺寸变化率及洗后外观都有一定的影响。洗涤程序的时间长短、搅拌的剧烈程度以及脱水速度等都会直接影响面料的尺寸变化率,如5A与10A(即仿手洗)两种洗涤程序相比,5A比10A洗涤搅拌的时间要长,脱水速度要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前者产生的水洗尺寸变化率要比后者大,外观变形也相应较大,尤其对于针织面料,由于尺寸稳定性较差,这种现象会更明显。干燥方法中,悬挂晾干与摊平晾干相比,由于前者是将服装直接悬挂于竹竿(或绳索上)让其受重力自然向下,而后者则是平铺于筛网上,基本不受力,后者受力程度比前者的小,水洗尺寸变化率和外观变形也会相应较小。

图6 洗后外观示例

图7 洗后外观示例

图8 洗后外观示例

3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拼接服装,单从总体尺寸上测试水洗尺寸变化率时,其最终结果可能为符合标准要求,但如果分别测试不同部分、不同面料的水洗尺寸变化率,则某些部分有可能不符合标准要求,因此,应根据服装的款式和服用功能综合考虑其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测试方法。

(1)拼接服装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测试,建议根据服装的款式和拼接情况选择测量方法,对于拼接部位面积较小且部位较多的情况,可选择从总体长宽部位测量,而当拼接部位的面积较大时,则可考虑对各部分分别测量。

(2)从服装外观角度来看,连体款式、双层服装或其他拼接服装,若其对服用时的外观要求较高,则建议分别测试服装不同拼接部分的水洗尺寸变化率或以测试其外层尺寸变化率为主。

(3)从服用合体性和舒适性角度来看,连体款式、双层服装或其他拼接服装,若需着重体现服装贴近人体时的舒适感及合体性,则建议以测试服装的总长或内层的水洗尺寸变化率为主。

(4)针织拼接服装的设计,应考虑到面料的水洗尺寸变化率和洗后外观,选择尺寸变化率较接近的面料进行拼接,避免因水洗后尺寸变化率差异较大,造成洗后外观明显变形、扭曲或接缝处明显起皱等现象。

参考文献:

[1] 姜怀.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2] GB/T 26385—2011 针织拼接服装[S].

[3] GB/T 8628—2001 纺织品 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S].

[4] FZ/T 73020—2004 针织休闲服装[S].

(作者单位: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上一篇:纺服出口:产品创新是王道 下一篇: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