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成语”进《现汉》,有何不可

时间:2022-08-24 11:09:04

“网络新成语”进《现汉》,有何不可

“喜大普奔”“细思恐极”“累觉不爱”这些“网络新成语”频繁地出现在网络世界与人们的日常交谈中,初次接触会有“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的感觉,再接触还是不懂的话,那真是“人艰不拆”呀!看到这样的新词被普遍使用,甚至有固定下来的趋势,有人还提议将它们收进《现汉》,但也有人担忧汉语的纯洁性会因此而受到干扰,应该对网络语言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面对这样的争论,在我看来,“网络新成语”是时代的印记,我们不应抑制新事物的成长,收录进《现汉》也未必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既然我们在网络上能看到这么多新的词语,说明大家是很乐意去认识并使用它们的。“网络新成语”能让我们的网络互动变得更加含蓄、更加有趣。比如,有时为调侃某位同学犯了小错,我们不会直接取笑,而是隐晦地、夸张地说“人艰不拆”,这时大家都会会心一笑。在日常交流中用更加有趣的语言进行交流并产生更多的乐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这是青少年的创意之举,能从一个时新事例中提炼出“十动然拒”的新词,能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几个词浓缩成“喜大普奔”,语言简洁而又语意丰富,寓含蓄、直白于一体,其能力实在让人佩服。如果说创造“网络新成语”只是因为一时好玩,那么把这些“网络新成语”玩得如此出神入化的朋友,真的是高手中高手呀!这种有趣的语言现象,来自于生活,并不是与时代、生活割裂的。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思考方式的改变,这些新词是我们共同的创造,留下了青春的痕迹以及时代的记忆。

那么,把这些“网络新成语”收录进《现汉》不正是为了更好地记录时代的印记吗?有人会说这些词只不过是一时的笑话,我们又何必认真,将其收编,正式载于《现汉》中呢?其实不然,回顾我国悠久的汉语传统,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不计其数,这正是语言文字在不同时代具有顽强生命力最有力的体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汉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把这些时代的变化记录下来未必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过去的“卧薪尝胆”能成为今天的经典,过去没有人知道它将成为经典;现在的“十动然拒”同样也可能会成为将来的经典,现在将这类词语收入《现汉》又何尝不是为未知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知?

“网络新成语”是新时期、新时代的印记,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它们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我们不要消灭它们,而要采取措施保护它们。这种保护不仅仅是对新事物和新创意的保护,更是对时展负责任的体现。

点评:作者对“网络新成语”流行这种现象表示认可,并认为如果《现汉》将其收录是在收录时代的印记,立意不俗,言他人之不敢言。文章开头一连串地使用“网络新成语”造句,令人忍俊不禁,也顺理成章地将作者的立场蕴涵其中,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之后,作者为论证“网络新成语”的价值,从生活中语言的“含蓄有趣”以及历史上成语的“约定俗成”入手,有力地阐发了自己的观点,有破有立。结尾再次点题,恰到好处。全文语言灵活,剖析深刻,论证有力,让人信服。

上一篇:古人“拆字”趣闻五则 下一篇:李晓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