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椎管内肿瘤的核磁共振分析

时间:2022-08-24 10:14:22

38例椎管内肿瘤的核磁共振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3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核磁共振诊断结果。方法:对3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分别对肿瘤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作为研究对象,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3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核磁共振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14%及72.88%,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核磁共振;定位诊断;定性诊断

椎管内肿瘤又称脊髓肿瘤,系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各种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其早期症状多不典型,若检查方法选择不当,极易漏诊或误诊,从而影响治疗及预后。核磁共振对机体无创伤,能够多方位成像,直接显示肿瘤的体积、形态及不同的信号特征,是当前用于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最佳检查手段[1]。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椎管内肿瘤患者38例,均经核磁共振进行诊断,现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病例38例,均为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并经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均经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术后均行病理诊断检查确诊为椎管内肿瘤。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7.8±9.2)岁。首发症状:疼痛12例,运动障碍9例,括约肌功能异常9例,感觉障碍8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MAX0.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美国GE公司生产)先行常规平扫:①矢状位T1WI:TSE500/15ms,FA90度;②T2WI:TSE3400/110ms,FA90度;③横断位T2WI:TSE3400/110ms,层厚5mm。部分加扫冠状位及抑脂序列。14例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0.1mmol/kg)强化扫描,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界、形态、信号特征及其与周围构造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16.0软件统计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38例患者定位诊断结果

38例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髓内肿瘤16例,髓外肿瘤15例,硬膜外肿瘤2例,定位诊断率为86.84%(33/38)。病变部位:颈段9例,胸段13例,腰骶部16例。

2.238例患者定性诊断结果

38例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核磁共振诊断相符者28例,诊断率为73.68%(28/38),具体见表1。

上一篇:多囊卵巢综合征行健脾益肾汤对内分泌功能的影... 下一篇:浅谈“沏其日甘—5”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