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时间:2022-08-24 09:40:30

优化数学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摘 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首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介绍背景知识,让学生形成并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其次,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的求异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此外,介绍数学史、数学家轶事等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占有欲。同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测,培养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思维很好地调动起来。最后,介绍数学美,培养数学兴趣。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才能,才能使学生“要学、会学、乐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必要性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一万多名学生中喜欢数学的占总数的32.5%,位居第一位,在喜欢数学这一科的原因中,其中认为是老师讲的好的占34.4%,同样位居各种原因的榜首。这项调查表明: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新课程背景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主人的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2.初中生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能力实际上只能在对于数学活动有爱好或明显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发展。这就是说,能力的发展,爱好的产生,有赖于兴趣的推动。初中学生年龄小,意志薄弱,行动容易受情感支配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注入新的刺激,才能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每节数学课都在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氛围中度过,这样就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

3.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景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主动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师教生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友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俯下身来和学生做朋友,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所教的数学课上,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5.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只要以培养他们学习兴趣为核心,就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探究 下一篇:探讨和反思共舞 美文与梦想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