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谭光:文以正谊明道

时间:2022-08-24 08:35:41

文以正谊明道,诗词源自我心腹,书道金石以娱情养志。 ―― 胡谭光

一感人生二感世,情溢胸怀凝作诗。字字珠玑露笔墨,片片俊语洒彩纸。

多少哲理留君悟,无限思绪耐人思。歌到务头惊魂魄,曲尽声绕意难止!

――蛟川周大风教授读胡谭光诗词有感

胡君词作,长短调皆备。长调铺叙婉转,俱见才思;中调及小令,亦情韵不匮。一言以蔽之,藻彩纷披,抒情真切。其风格与北宋二晏、东坡为近,可以成家也。

――丰顺王韶生教授批胡谭光词作

“读先生之文博大精深,论正严密,可谓天衣独裁。读先生之词,觉先生之词风逼似苏词,天风海雨,激昂排宕。逸怀浩气,超乎尘外,清壮顿挫,起人妙思。甚景仰之。

――漯河顿嵩元教授读胡谭光文词後评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思考者多,实践者少。而香港中文大学胡谭光教授,是将思考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其称呼其为教授,不如称其为大师――一位在文学、史学乃至金石学、书道上都有着精深造诣,博众长而又自成一家的大师。

至为难得的是,胡谭光教授对於所有这一切文化的研究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更深入地去考察、去深究。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在他眼里不仅仅是一种工作和兴趣,更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中华民族有将广袤灿烂而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真正吸收和传承下去,再以海纳百川之心吸收和包容其它文化,才能继续在民族文化之林绽放彩。胡谭光教授正是秉持着一颗对国家对文化如此热爱的赤子丹心,将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学术之中。

德学乃薪传

胡谭光教授出生於1943年,字博可,号云龙,祖籍广东惠州。他是名门望族之後,其曾祖父胡德钰公曾官拜知府,祖父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胡日贞将军,父亲胡树南将军则毕业於黄埔军校第十三期,是四战区“独九旅”的抗日名将,曾三拯前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及蔡国良、叶来、胡诗等。抗战胜利後,曾担任“惠阳县水口中心学校”校长,1948年因求医而赴港,从此在香港定居下来。

身为名门望族之後,非意味着成长的过程就一帆风顺。胡谭光教授小时候因为家道中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而困窘,童年的记忆伴随着帮人放鸭牧牛、捡拾地瓜野菜的艰涩。但是即便如此,良好的家教传承依然延续着,胡谭光教授在如此境况下心怀鸿鹄之志,在为生存而努力的同时不忘读书学习,风雨不缀。後来得逢良机,他得到了几位名师――杨家骆、涂公遂、罗香林、李璜、黄文山、王韶生等教授的指点和关爱,而学有所成。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还被教育部考选为派外留学生之一,前往日本学习深造,三年後学成回港。当年教育部部长阎振兴先生,尝亲笔书题“敬业乐群”四字赠与以示勖勉。

1996年胡谭光教授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此时的他已经俨然学者风范,在文化研究领域甚广,建树颇多,从《周易》、《尚书》、《说文解字》到客家文化等等,广为涉猎,无所不精深,正如著名史学家杨家骆教授所评:“云龙秉赋聪敏,於书无所不窥,史识精博,论着卓荦。”

谈笑有鸿儒

在胡谭光教授这里,每一门学术都能焕发出常夺目的光彩,博大精深而又融於生活。譬如《周易》,胡谭光教授说,《周易》应该用理学的角度来看而非玄学。若用玄学则有迷信之嫌,而作为理学,有数作为推论的依据,“易之本身,其象显而隐、其数简而神、其理微而着”。在台湾大选之前夕,胡谭光教授就饶有兴致地运用周易的知识进行了预测,最终的结果正是与其所推算的无。胡谭光教授说:“如今的国人对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如果能真正把国家的文献作透彻的研析和探讨,去芜存菁,用科学的客观的态度来比较归纳这些文化,那麽就会有易而显的进步,从而可以获得称心满志的收。”

到各地去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讲学是目前胡谭光教授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全球客家文化会议”、“两岸侨联和平与发展论坛”、“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孔学国际研讨会”等等。每年的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胡谭光教授都会撰文应邀出席,那里有国内外的学者汇聚一堂,心研究,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胡谭光教授到不同的地方讲学,总会带着不同的课程,其讲学精妙绝伦、深入浅出,受到听众的一致誉。每每会有人在研讨会、交流会上听到胡谭光教授的发言後对其钦佩不已,再邀请其去其它地方讲课,由此不断延伸,胡谭光教授因而把自己对於文学、史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带到不同的地方,使听课的人获益匪浅。

如此奔走往来於之间交流讲课授学,胡谭光教授从不言辛苦,甚至表示十分喜欢四处行走。在他看来,交流和推广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绝不能流於表面,一定要做一些比较实在的事情。

崇正贯经纶

一九九五年,广东省拍摄纪录片《中国客家人》时,特意邀请胡谭光教授前去担纲史学顾问一职。他是已故史学家罗香林教授的入室弟子,对於客家文化的推广与研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感触良多。胡谭光教授表示,希望对於客家文化的研究,能在海内外都有拓展,进行整体的探讨和追溯。客家人是古代乱离之世,由中原南迁的汉族苗裔,历代明贤辈出,享有令闻中外的嘉誉,而今的客家人遍於世界每一个角落。胡谭光教授认为:“要研究推广客家文化,就不能各人扫门前雪,谈自己的好处和特点,应该有全局观,从全局上把握客家文化的精髓,追根溯源,深入地研究下去。”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而伟大的民族,包括客家人在内的所有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孕育、创造、融凝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各民族流派的文化的发展如百花齐放,而骨子里的血其实早已融为一体。

胡谭光教授表示,目前虽然港澳两岸以至海内外都有很多客属社团,诸如香港崇正总会、世界客属总会等,世界各地均设有友会或分会,但是参与的人多,而专门从事客家文化研究的人少,所以目前对於客家文化的研究,依然存在着人力资源上的缺乏,需要更多投入和努力,方能事半而功倍。“客家研究不徒在於学问之探索,而尤在於学问之实践;不徒在於理入,而尤在於行入;而实践行入理入,则在於‘客家学’之研究者与我客家全民系之投入和努力。”

书中日月长

已年过花甲的胡谭光教授,精神依然矍铄,孜孜不倦地继续投入在文学史学的研究之中,乐此不疲。他在讲课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心研究,同时还要去参加各类国际性的研讨会。去今年间,胡谭光教授曾先後前往北京大学和东京大学作交流讲座,内容所涉及的层面相当广泛,而赢得令誉满高庠。

目前,胡谭光教授正在筹备他的个人诗词集的出版,他早前已经分别填写好了三百多首之词诗,其中有二十多首经专人谱曲而传唱於世。这次个人诗词集的编撰,需要仔细审核他的心血之作,预计该书会取在年底出版。“可是我现在还没时间去校选。”胡谭光教授笑笑,颇有些无奈又透露出忙碌中的丝丝满足。

笔者现录胡谭光教授之词作乙首,以飨读者於次:

沁园春 序:孔子诞辰献词

夫子仲尼,出自天纵,东海圣人。溯上承皇古,道弘文化,下垂万世,德树人文。弟子三千,仪型七十,系易删诗述六经。参天地,有泰山峻岳,曲阜缁林。 杏坛戛玉敲金,正明德新民至善申。记致知诚意,修齐平治,居恭谨慎,举世同欣。允矣宗师,伟哉圣,广大精微贯古今。应须颂,颂儒家立极,天下归仁!

诚然,胡谭光教授把他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学术研究,“勤著作、静思贤”,他的人生已然和整个文化研究的动紧紧地联在一起,共同呼吸,在巅峰之境仍研究不辍,用学不止。国家民族有此学者,有此大师,何愁文化复兴不成,文明传承不续?至甚幸哉!

【人物简介】

胡谭光教授,字博可,号云龙,祖籍广东惠州。生於1943年。前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亦为华中师范大学、惠州大学、嘉应大学、漯河大学、苏州大学等兼任教授与客座教授。是世界历史学会、香港作家协会永远荣誉会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华侨救国联合总会名誉理事,香港崇正总会常务理事兼宣传副主任、两岸关研究中心及客家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委员,香港惠州同乡总会常务理事兼教育主任,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常董,香港惠阳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等等。分别於1996、1997、2004、2005年度,荣获学术论著项人文科学类及文艺创作项诗歌类之世界华文著述奖。深究文学、史学、金石学与书道,甚至易测学与手相学等,无不精湛。

上一篇:许鸿仪:博古通今 产业报国 下一篇:康荣章 健康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