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雅芬芳的扇画艺术

时间:2022-07-29 06:51:54

幽雅芬芳的扇画艺术

中国扇面画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唐代画扇之风更为盛行,从周的《簪花仕女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跟随贵妇的侍女们,手中所持的团扇上就有绘画。另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曹子建还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曹操请主簿杨修为他画扇,发生了“误点成蝇”的趣事。宋元时期,扇面书画极为流行,画扇成风,留下的扇面画也很多,名作精品不少,其中不乏大气之作。扇面除圆形外,还有扁圆、长圆、梅花形、葵花形、马蹄形等样式。不过,真正将扇面书画艺术推向极致的,则是折扇画,约始于南宋时期,这是随着当时制扇技术的成熟而带来的变化。真正集书法、绘画于一扇,则始于明代,这是因为折扇形式的出现。此后,画扇蔚然成风,尤为文人墨客、名流雅士所喜爱。明清两代书画家巧运匠心,精心布局,或书或画,集欣赏与实用为一体,逐步形成了扇面画独立的审美体系,从而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而广泛普及并流传下来。同时,很多扇子故事、传说和趣闻轶事,如《坡画扇结案》、《桃花扇》、《康熙题扇》、《晴雯撕扇》等,也显示出扇子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种类上分,扇面画大致可以分为带有完整扇骨的成扇和扇面。有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从形制上分,有圆形的团扇和折叠式的折扇。

扇面画的内容非常广泛,无论山水人物、蔬果草虫、花鸟走兽,还是神话故事、峰峦楼阁,皆能入画。至于书法,则楷、行、草、隶、篆样样俱全,都能挥洒自如。历史上,明代的沈周、唐伯虎、仇英、文徵明,清代“四王吴恽”、“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有扇面画佳作流传于世,既有工笔写意,又有白描泼彩和丹青水墨,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莫不荟萃于盈尺之扇面上,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

在扇面上写书作画,由于尺幅不大,且形制固定,具有相当的创作难度。团扇与册页类似,因多用素绢,绘画精细。折扇的扇面由于上宽下窄,成半圆环状的扇形,容易造成形象的倾斜和总体画面的不平衡。画家在这种特定的空间范围中作画,不仅在行笔之前要精心构思、巧妙布局、成竹在胸,而且在落笔时也要简洁明快、流畅多变、笔随意转,不能稍有迟疑,即使差之毫厘,都可能导致整幅作品的不协调。扇形给人以视觉上的延伸感,画面的疏密有致、艺术内涵的丰富多彩,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山水画,往往咫尺千里,小中见大,更要用心布局,在平直与弧曲中求得平衡。另一方面,相比固定的卷轴而言,扇形的空间与方形的画面比较显得更加灵动自然,生动而别致,愈发能显示出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水平。对于书法而言,通常采用单行写满、双行半满的格式。有的则只在上半部平齐书写,以避免因扇面上宽下窄造成下部过于拥塞的感觉。书法扇面大多依扇骨行次为书写行距,但也有些书法家不拘扇骨的行序,随意跨行骑缝书写,显得活泼自由,这比较适合于书写行书及草书。但是,不论用何种方法处理画面,所有的题识和钤印,都必须遵循顺着折扇的放射线书写和钤盖这一原则。

在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中,扇面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形式独特、别具风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从而在书画界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历代书画家,无不喜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以抒情表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作留念。扇面书画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将扇子的实用功能与书画的观赏功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提高了扇子的品位,又使日常的生活物品有了情趣和文化内涵。

时光荏苒,时至今日,人们于扇上书画仍热爱不减,或缘于其形制之玲珑而易于收藏,或因为其工艺精美而可把玩,至于名家书画之扇,则尤其受到人们的宝爱与庋藏。自民国以来,名流显要、文人墨客、工农学商,任何阶层都有喜欢扇面书画者,扇艺几乎已成为中国人实用与欣赏的日常物品。在艺术界,虽然仍大量沿用在传统工艺所制的成扇上写书作画,然而更多的是直接在裁成团扇或折扇形式的宣纸上作书画,并日渐成为风气。可见,利用扇面形式创作和欣赏书画艺术,已是普遍的事实。由此以来,其艺术欣赏功能已跃然而上,而其实用功能则日渐退居其次了。

在近年来的历次拍卖中,扇子和扇面画一直受到藏家的喜爱,具有不俗的表现。2006年7月29日上海敬华拍卖公司赵士鸿蔬果清夏成扇拍出了198万元高价。2006年5月2日,张大千雅集图并大吉岭图成扇在崇源国际拍出115.8万元。2006年11月23日,中国嘉德的一幅傅抱石幽山论古成扇成交价83.6万元。2006年6月3日,马远(款)山径漫步扇面在嘉德拍出了192.5万元的高价。2007年5月15日,齐白石松寿吉祥扇面在北京永乐拍卖公司的成交价为95.2万元。2007年5月28日香港佳士得春拍一幅傅抱石观瀑图扇面拍卖成交价为100.98万元。

扇子那轻巧便捷的形制,扇面画那清新独特的艺术品味,使其作为清玩雅赏的小品,依然受到今天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喜爱,在书画艺术的百花园中散发出一股幽雅迷人的芬芳。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件扇子与扇面画。

顾伯达花鸟成扇(图1、图2)

长47.5厘米,宽18厘米,竹制扇骨。一面绘花鸟图案,题识:“扶亚先生拜教,伯达。”另一面画蜂猴图,寓意“封侯”,画面题识:“松翠映山陂,蜂衙乍散时。羡他猿臂者,跃上最高枝。戊寅(1938年)秋为扶亚先生写,即希法政。伯达顾鸿,时客海上寄庐”。

顾伯达(1903-1968年),上海松江人,工山水、花卉、翎毛,画风俊逸洒脱。他尤其擅画猴、松鼠等动物,是建国初期江苏省著名画家。这幅成扇为他盛年之作,绘画精细,格调清新,很好地体现了其俊秀雅致的风格。

刘未林、朱孝臧山水书法成扇(图3、图4)

长47厘米,宽18.5厘米,竹制扇骨。一面为刘未林水墨山水,画面题识:“麓台司农,拟山樵,有沉厚荒率者,与断发纹迥别。君孝仁兄正,未林。”另一面是朱孝臧行楷诗:“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扬楫越平湖,随清壑回。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遥谢荷条翁,聊得从君栖。君孝仁兄正,孝臧。”

刘未林,江西南丰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进士,工书、擅画,其山水笔劲墨润,行楷腴润秀雅。从这幅山水中,我们不难看出其用笔苍劲有力,远山近树,勾勒皴染,浓淡相宜。朱孝臧(1857-1931年),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书法初学颜真卿,后攻褚遂良,精于行楷,严整而有风骨,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字势横画多、左高右低成侧欹之态的特点。

于右任书、丁宝书画成扇(图5、图6)

长39厘米,宽13.5厘米,竹制扇骨。一面为于右任书法:“先秦制作诏权量,两汉精英印瓦专。徒抱磨崖与碑刻,昔人真面总难全。论书绝句之一,戟仙先生,于右任。”另一面是丁宝书花鸟,画面题识:“鸳鸯湖畔宿鸳鸯,戟仙先生正,丁宝书仿周之冕作。”

于右任(1879-1964年),陕西三原人,元老,精书法,尤擅草书,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精于笔法,以稚拙简漫出之,用心布白,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丁宝书(1865-1935年),江苏无锡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恩科副贡,自幼酷好绘画,所作神采生动,古艳雅逸。这幅写意花鸟着重对禽鸟的刻画,形象真实,意态生动,用笔流畅,意境清新。

蒋宜安人物扇面(图7)

长51厘米,宽18厘米,纸本。画面为设色人物故事,题识:“伯渊仁兄先生雅正,丁卯(1927年)麦秋,宜安时年六十五。”

蒋宜安(1864-1942年),名洽,苏州人,老画师沙山春入室弟子,善画人物走兽,尤精花鸟、仕女,点染设色,娟秀华贵,艳雅适宜。这幅人物用笔工整细致,敷色鲜明雅逸,人物衣纹描绘细腻,神情生动毕肖,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张熊花鸟扇面(图8)

长52.5厘米,宽18.5厘米,纸本。画面为“银塘真趣”,描绘了荷花盛开、蜻蜓飞舞的池塘一角,题识:“子祥”。

张熊(1803-1886年),字子样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海派名家,善花卉,偶写人物、山水,兼能诗文、篆刻。张熊注重写生,所画花鸟、草虫、蔬果功力深厚。这幅扇面笔调纵逸,墨色清淡,构图清新,娟秀古媚,可谓雅俗共赏。

周镛青绿山水扇面(图9)

长56.5厘米,宽19.2厘米,纸本。画面为山水人物,题识:“为爱秋山洽幽兴,任他烟霭湿人衣。录李竹嫩句,乙酉(1885年)冬十一月泉唐周镛。”

周镛(清),浙江杭州人,寓上海。张熊弟子,其山水得“四王”精髓,未及弱冠已名闻海上。青绿山水画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类型,是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这幅扇面以青绿颜色为主,用笔工整,细笔重彩,色彩浓烈。

梁同书行书扇面(图10)

长50.5厘米,宽15.8厘米,洒金笺。内容为梁同书行书:“禹翁先生磊落光明,知足不辱,与世无争,客有过其庐而问之者,曰:子亦知夫棋之乐乎?棋也者,唐帝所造,虞帝所传,其机则纵横阖解,其海则动静方圆,其时则秋趟夜雨,其地则清簟疏帘。禹门年二兄正之,弟梁同书。”

梁同书(1723-1815年),清代久负盛名的书法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工行书、楷书,出入颜、柳、米之间,所写大字结体紧密,小楷秀逸,尤为精到,晚年纯任自然,冠绝时流。其论书曾说:“笔要软,软则遒;笔要长,长则灵;笔要饱,饱则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以此与此件作品印证,则梁氏书风一目了然,俊迈洒脱而神气丰美,不假修饰而自有一种娟秀之美。

(责编:唐陌楚)

上一篇:汇集欧洲古今绘画珍品 下一篇:225亿:2009中国艺术品拍卖完美收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