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几个误区的探究

时间:2022-08-24 08:09:06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几个误区的探究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我国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第一次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开始,事实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教学效果。至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已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此在教育领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我们颠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通过我工作中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具体如下:

误区之一:整合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格格不入

所谓的传统课堂教学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板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它过于注重教师教的一面,忽视了学生学的一面。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它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机械地让学生接受。然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首先学生不仅可以以老师为知识的来源,还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化环境获取知识。老师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变为课程设计的角色。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主动学习知识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就使得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误区之二:整合的关键是资源的搜集与展示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它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孕育了以学生为主体、主动获取知识为主的交互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但由于我们大多数教师还不能纯熟的掌握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只有从可利用的网站上下载一些现成的资源如图片、动画、视频等,来供自己制作课件使用。甚至我们还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取现成的课件、在线视频等。然而我们又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中心,课件有时很花哨,色彩鲜艳,动画繁多,素材更是千变万化,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原有的教学目标没能达到。这样的整合还有意义吗?

误区之三:整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

常言道:“教无定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也不应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而应从教学中去寻求联系,不断摸索,找出适合某节教学的最佳模式。比如,生物学中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事先让学生分组收集材料,全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然后设计成教学中可应用的媒体材料,课堂上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动手、思维能力。

误区之四: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活动的有效叠加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为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一门技术。它利用图、文、声、像等使教学过程形象化,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改变了教学的统一模式,这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学到所需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因材施教。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的老师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误认为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活动的简单相加。所以他们的改革仍然停留在改变内容、手段、方法等表象上,并没有真正触动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等深层次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信息技术都以工具的形式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很难把它从教学过程中分离出来,因为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使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全面的体现,这样的氛围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合任务的同时,不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可以用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用好这一平台,将其与各科教学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整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实践与反思,从而才能真正转变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

上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下一篇:并列短语运用中的常见语病及辨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