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瑰宝 清乾隆·兽面门环

时间:2022-08-24 06:40:11

此银环是清乾隆时期皇家造办处专为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建筑而特制的门环,环的两边各有“乾隆造办处庚午年制”,“长春园玉玲珑馆陶嘉书屋”铭文。此银环是仿西周铜环而制,而非当时常用的狮首或古钉状式样,故而罕见。

长春园・玉玲珑馆・陶嘉书屋

圆明园经过那次劫掠并烧毁后,馆藏宝物散落到世界各地,而其建筑组件大部分被毁,少数逃过大火焚烧的散落到民间,经历了多灾多难的100年,能够存世实属不易。此“清乾隆・兽面门环”为纯银浇铸,品相完整,通体光亮如新,宛如当年在皇家园林时之风光。

圆明园代表着中国18世纪皇家园林的最高水准,建筑上被誉为“世界园林的典范”。历史上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其中长春园共占地1000亩,分东西两部分。西部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时,各主要景群,诸如澹怀堂、含经堂、玉玲珑馆、思永斋等已基本建成。而该园东部诸景(映清斋、如园、鉴园、狮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1766-1772年)大规模增建的。

长春园内有数座西洋宫殿、楼阁和溪涧,使之具有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玉玲珑馆位于长春园之东,建于1747年,四面环水,只有一条迂回小桥可到,是长春园内少有的相对独立的景群。馆内有名为“陶嘉书屋”的三间西配殿,此对银环应为该殿的遗物。圆明园中中国庭院遗留下来的建筑配件极为罕见,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有同一刻文的门环与此对门环为同一出处。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据翰海公司介绍,这对银门环高26厘米,是清乾隆时期皇家造办处专为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建筑特制的门环。银环样式仿西周铜环,而非当时常用的狮首或古钉状式样,故而罕见。门环外形为椒图。椒图是传说的龙子,一说为第三子,一说为第八子。椒图形似螺蚌,性孤僻,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口紧合,因而人们常将其衔环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取其紧闭之意。“龙生九子,九子皆不成龙”。龙子的传说起源于古代,一直流传于民间。至明代在部分典籍中,对其特征的描述基本相同。由此可见,椒图的传说成熟已久,也是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类门环还可参考1994年6月1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的古式铜环,以及1982年在东京西武美术馆所举行的“北京故宫博物馆”中的北京紫荆城门环。但拍卖的价格并不是太高。由此可见圆明园遗物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清代我国的古典工艺水平进入全面成熟阶段,尤其康乾时期,社会稳定,这一时期工艺制品很多都具备较高的艺术成就。此“清乾隆・兽面门环”给我们展示了清工艺制品的高超,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瑰宝的璀璨光芒也可见一斑。

上一篇:B2C 直复营销的成功之道 下一篇:蜈支洲岛 那一片海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