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绘画艺术探究

时间:2022-08-24 06:37:35

顾恺之绘画艺术探究

一、绘画艺术中的“痴”与“才”

《列女仁智图》描写的是古代《烈女传》的故事,并有着当时社会生活的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魏晋时期社会动乱频繁,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托迹于权贵门下的雅士、幕僚等,往往采取明哲保身的方式。顾恺之的“痴”也带有这方面的意味。古代资料上对顾恺之的绘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尤其对其绘画技巧的绝妙之处大加赞扬。汉末以来的人物品评中,人们就非常重视“征神于目”的效果,顾恺之更是将其运用到绘画效果之中,首次提出传神论,认为这是画家最根本的精神特征。他在创作中,善于运用“点睛”之技,从而使其人物画更具有传神的境界。顾恺之的绘画才学并不只表现人物画的“点睛”效果上,他还有多方面的传神手法。如其描绘人物时,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加强神情、性格的描写。历代著作中记录了大量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唐代裴晓媛《贞观公私画史》中就记载顾恺之的17件绘画作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有三十多幅,还有《宣和画谱》中记载的十多幅。顾恺之的人物画深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生动的艺术形象,并继承了汉代碑刻装饰、壁砖刻画的风格及佛教造型等,创作了以纤细、色彩浓艳为特征的绘画风格。

二“、凭几妄言之状”,开创一代绘画新风

1“.凭几妄言之状”,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晋代以前的绘画风格十分古朴,特别是人物画的构图非常严谨,近似于图解性质的构图。顾恺之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并充分发挥创造精神,提出绘画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真正的性格及情感。顾恺之非常重视眼神的描绘,使得作品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据传,顾恺之为金陵新落成的寺庙绘制了一幅维摩佶像,在最后画眼睛的时候,顾恺之请和尚将寺门打开,供人参观该画像,在开门的一刹那,古庙整个笼罩在一片灵光之中。顾恺之将维摩佶居士在病中与人交谈的神情描绘得惟妙惟肖,有着“凭几妄言之状”,就连著名诗人杜甫也为之感叹道“凭几妄言之状”[1]65。2.诗画结合,推动山书画艺术的形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将曹植的洛神赋诗与其幻象艺术巧妙地结合一起,重现一幅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观者的感情能自然地随着画面情景不断变化,完整再现了诗中的主体思想及意境,获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顾恺之作画题材广泛,不但擅长人物肖像画,而且还在山水、花鸟画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他在《论画》中提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这时,顾恺之已将山水画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之先河,成为当时山水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创作的《画云台山记》就是杰出的代表。同时,从《女史箴图》中的山水部分也可以看到顾恺之独特的山水萌动,使得山水画在写实的基础上,向独立的艺术门类发展。中国绘画的根基及表现手法都非常重视线描的作用,在其笔下有着创造性的发展。他注重线条描绘以塑造绘画内容,并继承了汉碑刻及古印度佛像的特点,将战国以来的“游丝描”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这一线条特点是以连绵不断及自然的形式展现绘画对象的节奏感,并通过线条力度的变化,展现一种优美顺畅、极具节奏感的境地。顾恺之的绘画语言正体现其艺术形象的内心世界,最终实现内外交融的艺术感染力。

三、首提“传神论”,绘画艺术的理论创新

1.强调绘画艺术的“传神写照”。作为六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之一,顾恺之还在绘画理论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他首提“传神论”,创造“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绘画方法,将其运用于实践,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在《魏晋胜流画赞》中顾恺之提到“:以形写神而空其实,传神之趣失矣!”指出,画家应有绘画对象,并能展现其动作表情,如果没有对象就很难将其表情展现出来,更难实现传神的艺术效果。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到以形传神的重要表现手法,指出“形”是表达“神”的重要表达手法,中国绘画最早主张象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注重“意”的传达。所以,形似并不是评价绘画质量的根本标准,而更要注重“神似”。西汉刘安的《淮南子·说山训》中提到:“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盟规之目,大而不可谓,君形者亡矣。”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一幅画的失败关键是缺失“君形者”。对此,顾恺之对“君形者”有着精确的定义,即“传神写照”。他认为,一幅画如果空有其形而没有神韵,就如一个人只有躯体没有灵魂一般,毫无动人之处。在绘画上“,形”是“神”的载体“,神”才是绘画的精髓所在。2.采取“迁想妙得”的方式达到“传神”效果。顾恺之在《论画》中首提“迁想妙得”,指出了绘画过程中,画者与绘画对象之间的主客观关系,画家在绘画之前要分析及研究绘画对象,注重其情感的流露,并揣测其思想,这便是“迁想”的过程。在逐渐领会对象的情感之后,画家便逐渐掌握其精神特征,经过一番提炼,最终获得艺术构思,这便是“妙得”。顾恺之指出,这种观察生活的方法,更适用于对人物的绘画及自然景物的描绘上。《世说新语》中提到“:顾恺之人物画,颊上现‘三毛’,人问其故,曰:此人俊朗有识具。”为了达到人物生动传神的效果,顾恺之故意在人物脸颊画上三根毛发,突破了人物形似的效果,让观画者觉得该“三毛”如有神明。可见,顾恺之通过“迁想妙得”的艺术手法,将现实中的生活元素提升到了艺术的审美效果。后人在评价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时提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2]513《.女史箴图》体现其“意味形式”。顾恺之在绘画上有着许多绝妙的艺术表现,更加注重人物的形态,尤其是眼神的刻画。《世说新语》中记载,其为殷仲堪画肖像,殷仲堪有眼病,顾恺之便说道“: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有青云碧月之妙。”这样不但弥补了殷仲堪生理上的缺陷,而且又没有违背现实。《女史箴图》是最接近顾恺之“神似”思想的佳作,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帛画之一,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女史箴图》高约八市寸,长约二市寸,虽为横卷形式,其内容却包含九段,最显著的是画与箴言相互穿插,开创了新的绘画形式。该幅画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创作的《女史箴》一文而创作的,其主旨就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的为人之道及道德箴言。同时,该文也大量列举了一些古代历史人物。该幅画根据文章的内容,采取分段的方式,并将文章的每段写在画的前面。从整个绘画内容上看,是宣扬封建道德,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但从艺术效果看,其“笔法生动,訾发秀润”。整幅画采用细挺的笔法,并寓刚健于柔婉的线条上,非常富有韵律感,与画中的人物风格非常相似,展现了顾恺之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作为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与南朝陆探微、张僧繇等人并称为“六朝三杰”。他的绘画作品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佳作,现存的《洛神赋图》及《女史箴图》等摹本更是其辉煌艺术成就的代表。总之,顾恺之的绘画艺术风格,提高了绘画的艺术价值,其在绘画上的成就博得了社会的尊崇,并改变了当时传统的绘画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

作者:董正磊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上一篇:绘画艺术创作 下一篇:拜占庭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