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24 06:27:10

深入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编者按目前,一个认真学习《文选》的热潮正在全市兴起,市委宣传部特组织学习《文选》理论笔会,摘发一组由本市理论工作者撰写的体会文章,以期将学习宣传研究《文选》不断引向深入。

党的建设工程的创新成果

先进性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祝宝钟

执政党建设问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基本的问题和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回答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刚刚出版的《文选》,生动记录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不断探索执政党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为我们深入学习、全面把握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对于指导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掌握执政党建设理论,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需要认识这一理论产生的时代特点和历史地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中,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积极进取,认真总结了党近80年来的建设经验,深入思考了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原因,敏锐地把握了当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态势,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高度,集中全党的智慧,不断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执政党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理论。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开辟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境界。实践证明,执政党建设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次,要把执政党建设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加以把握。这一理论不是一些观点和论述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对一些党的建设问题所作的就事论事的分析,而是围绕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机活力为目标,以始终做到做好“三个代表”为标准,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形成一个完整、内容丰富的系统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是要把握好党的历史方位,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途径。

第三,要把握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点和关键。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重点和关键十分突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对此准确地把握。一是要把握好一个灵魂,即把握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灵魂。二是要把握好一个主题,即把握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一主题。三是把握好一个根本问题,即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党应当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样的党这一根本问题。四是把握好一个指导方针,即把握好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建设党尤其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五是把握一个本质要求,即把握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六是把握一个布局,即把握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党建工作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

独创性成果

《文选》中有近60篇直接或比较突出地论述了经济问题。归纳起来,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一、在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方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同志在1992年6月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讲话中,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和“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现状,针对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不同认识,主张确定一种大多数同志都赞成的比较科学的提法,以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同志的认识和行动。他明确指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就此进一步做了论证。这个重要规定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在党的十四大通过之后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方面,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的思想。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文件起草组会议上,同志明确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党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应当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里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重要方针提升为基本经济制度,使其长期存在获得了保证。此次谈话和在党的十五大上做的报告还有针对性地破除了过窄理解公有制含义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公有制含义“应该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所有制成分”的观点;破除了简单或单纯从数量上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陈旧观念,提出了着重从资产比重、国民经济控制力、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质量方面把握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破除了推进股份制和发展股份合作制就是搞私有化的僵化观念,提出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可以成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等观点。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还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也包括了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新表述。

三、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思想。2002年1月,在党的十六大文件起草组会议上,同志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是可行的”。同志做的论断在十六大报告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阐述,大大丰富和深化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认识和理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提出,针对了我国业已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现状,使之成为一个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体现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综合性目标,客观反映了抓住国际和国内重大战略机遇期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四、在经济发展路径方面,提出了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和十五年奋斗目标之时,同志明确指出:“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种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加快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一战略构想不仅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辅相成,而且为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产业经济指明了方向。同志对处理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予以了高度重视,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1999年,他在主持西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正式提出了“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五、在对外开放方面,提出了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思想。在1997年会见全国外贸工作会议代表时同志指出,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和部署如何“走出去”的问题,认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走出去”“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此给予了肯定。同志首次提出并论证的这一战略发展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专门探讨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阐明了原则。他还对设置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加快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开放等做了深入分析,就处理好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增强承受抵抗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些也都深化了我国对外开放理论。

上一篇:联系实际 读中理解 下一篇:《蔡元培教育文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