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保护自然 环保摄影师奚志农专访

时间:2022-08-24 06:18:50

用影像保护自然 环保摄影师奚志农专访

野性中国工作室(Wild China Film)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用影像的方式来传播和推广自然保护理念的专业机构,致力于拍摄中国野生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图片和纪录片,努力实现“用影像保护自然”的信念。他们的使命是:抢救性地拍摄中国濒危特有物种,用最好的自然影像来打动并影响公众。

奚志农的作品在《中国摄影》、《美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大量发表,并且成为各大国际环保组织的宣传资料;获得英国BG野生动物摄影年赛“濒危物种”大奖、英国“自然银幕电影节”“TVE奖”。奚志农是首位在这两项比赛中获奖的中国摄影师。他的优秀作品为他赢得了《中国摄影》优秀摄影师、2004中国摄影传媒大奖年度摄影人物乃至“地球奖”“保护母亲河奖”等大量荣誉。他还被云南省环保局聘为“云南省环境大使”。

采访奚志农的地点,约在北京动物园长臂猿馆的二楼,由奚志农创办的蜚声中外的“野性中国摄影工作室”就在这里。正值7月底的桑拿天,采访所在的房间没有空调,我对面高高瘦瘦的奚志农挥汗如雨,T恤湿透,这个地道的云南人一再感慨北京的酷暑难捱。

1983年,奚志农参加了云南大学的鸟类考察队伍,参与了记录片《鸟儿的乐园》的拍摄,这是奚志农第一次接触野生动物摄影。奚志农现在回忆起来,还对当时因为拍摄而干扰鸟类的做法深深反感,对于栓鸟、惊鸟拍摄等摄影手段更是无比厌恶。当年这些感触,使他对野生动物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催生了他“不能干扰动物生活”的摄影理念。采访期间,奚志农拿出了一本国内很早以前出版的野生动物画册,一页一页给我翻看,他指着其中若干张动物图片说:“很难想象吧,这些图片实际都是在动物园里拍摄的,中国真正的野生动物拍摄也就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中国是世界上最难拍摄野生动物的国度,不仅大型哺乳动物数量稀少,动物对人还怀着高度戒备之心。奚志农把拍摄野生动物看做是一种责任,并为濒危物种的生存危机忧心忡忡。

奚志农最让人熟知的作品是《滇金丝猴》系列,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正是源于奚志农长期执着的遵守,才通过影像让世人瞩目。奚志农的《滇金丝猴》照片曾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给访华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一个流传甚广的细节是,克林顿看过照片后惊叹:“哦,这是我的表亲!”

更为可贵的是,奚志农以保护滇金丝猴为由,保护了它们所栖息的大片原始森林免于被当地政府砍伐。这次艰苦卓绝的环保战斗让奚志农成为中国环保事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邀请奚志农加入,他正式成为东方时空的一名摄影记者。

1997年他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对“野牦牛队”进行了20天的跟踪拍摄,采集了大量关于藏羚羊盗猎和反盗猎的影像资料,并制作了记录片在《东方时空》中播出。这个节目第一次全面、真实地展现藏羚羊的生存现状和当时的反盗猫行动。节目播出后奚志农继续追踪藏羚羊盗猎的状况,撰写了关于藏羚羊盗猎、贩运、贸易情况的报告,为媒体深入报道提供了切实的资料。

同时他还努力推动全社会的藏羚羊保护运动,他成功地撮合了自然之友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在藏羚羊保护领域的合作,促成了关于藏羚羊保护和制止藏羚羊绒贸易的国际研讨会。

1998年后,奚志农离开中央电视台成为一个全职野生动物摄影师,1999年4月他与妻子一道返回云南,创办了非政府组织“绿色高原”,致力于推动云南的环境保护事业。

奚志农一直梦想创办一家以野生动物和自然摄影为主要活动内容,致力于推动中国自然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机构,2005年野性中国终于在北京动物园开始实际运作,北京动物园为了鼓励奚志农从事的环保事业,免费提供了野性中国的办公场所。2005年,奚志农捐出他代言摄影产品的酬金,全部用于购买摄影装备,开设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向无力购置摄影装备和接受专业摄影训练的野生动物工作者提供装备和专业指导,通过他们在中国推广野生动物摄影,借此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度。

“在野生动物的安全和你的照片之间,野生动物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2004年12月1日,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开营,在培训课上,活动的组织者奚志农反复强调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应当具备的职业操守。

上一篇:靠变革和创新成长为乱世中的英雄 下一篇:Hulu挟版权优势逼宫YouTube 施密特亲临英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