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4 05:36:35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八单元“告别童年”中的第三篇主题阅读课文,作者是意大利的乔万尼・莫斯卡,这篇课文所写的学生多达七个,名字字音接近,所写的事情多而小,老师对学生的深情表达得很含蓄。怎样让我的学生认识这样一位老师和这样一群学生,体会涌动在他们心田的这份难忘与难舍?通过反复阅读,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确定为:学习课文中顺序与插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意,并尝试运用于今后的习作中;感受师生的深厚感情。

为了有效体现这两个重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1.导入:播放李叔同的《送别》,老师讲述中国人描写分别的特点――用一些物象来寄托、抒感,引入意大利的乔万尼・莫斯卡写的《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看看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2.学生轮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是通过写人和事来抒发感情的。(板书:老师学生)

3.进一步接近这些人和事。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出现的孩子名字,请学生把这些名字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练习朗读这些名字,直到熟练,老师在其间指导学生个别生字的写法并理解字义,如“蒂”。

4.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并简单记录出与人名有关的故事。

5.指名在班上讲一个课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他的故事,老师随学生的发言相机进行教学。以课文中的一个孩子奇奥蒂尼为例:先请学生读出写奇奥蒂尼故事的句子――老师没收他的水枪,他的分数及格了……接着请学生说一说,所写的事情哪些是现在发生的,哪些是过去的。学生分清楚以后,老师告诉学生:在写作上,把描写现在事情的方法叫顺叙,其间穿插写的过去事情的方法叫插叙。接着,将奇奥蒂尼的故事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看奇奥蒂尼是个怎样的学生,老师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学生表述自己的意见之后,老师点明:运用顺序与插叙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文章情节富有变化,还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板书:顺叙与插叙)

6.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一过程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由人名找故事,接近人物。小组交流故事,由故事品人物,了解老师,感受写法。

7.运用以上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其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8.在班上汇报交流,老师和学生一起理解词语:搬弄是非、害臊、热泪盈眶等,并通过课件出示图片,了解词语:玳瑁、蜥蜴、陀螺。

9.思考: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学生是好学生吗?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老师,发生了这么多的事,你会怎么做?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0.把你的想法和老师的所作所为进行比较,看看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学生找出并说出老师的做法之后,引导学生体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进而感受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设计意图:体现语文的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学习语文,能更好地体会文本的内涵)

11.过渡:从同学们的种种表现我们确实能够感觉出这样的老师让学生难以忘怀,作为老师,在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爱之后,他同样不舍得他的学生。课文中就有一些直接抒发老师情感的句子,请大家找出来。

12.学生找出后,课件出示这些句子:

“中学的老师要严格得多……记住我的话吧!”

再见吧,学校……才能拉开那个马蒂尼里放过蜥蜴的抽屉呢?

不管怎么样,我还有聊以的东西……才会把我的上衣纽扣扯去的。

自由读这些句子,要求读出自己理解的感情,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然后在班上指名读、全班读,深刻体会老师的情感。

13.老师小结:老师通过这种直接表达的方式来表达对学生深深的爱,让我们一看就明白老师的心,(板书:直接)可是,老师的深情除了这种直接的抒发,还有一种含蓄的表达,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板书:含蓄)

14.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有深意的句子,师生一起学习。课件出示句子及问题:

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试着换成你觉得更好理解的句子,然后比较一下,哪个句子更好?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15.由文章的材料安排继续体会作者的感情。

(1)看书中的插图(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对照板书,回忆本节课所学人物,指名说说课文中一共列举了几个学生?

(2)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学生?对比一下,如果写一两个,和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体会作者的用意。

16.回忆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在学校度过最后一天的情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试着写下来,可以运用诗一般的语言,体现离别的感情。

板书设计: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将人名的寻找,故事的串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学习,力求透过看似烦琐的小事凸显写作用意,又采用角色互换、想象等手法体会师生感情,尽量做到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巧教,让学生学得清楚、轻松。

(作者单位:陕西省凤翔县东关逸夫小学)

上一篇:论高考英语习作水平的提高策略 下一篇:群文阅读之议题策略研究的目标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