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湖湿地入水口的美化与植物景观设计

时间:2022-08-24 05:22:24

剑湖湿地入水口的美化与植物景观设计

摘要:指出了湿地植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吸收水中有害物质,还能形成植物景观。通过对剑湖3个入水口的现场调查后,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生态恢复为原则,利用美学原理,将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通过景区设计和植物配置,美化云南西部澜沧江流域的高原湿地剑湖的入水口的环境,为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剑湖湿地;植物配置;水生植物;入水口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净化水质是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当污水或含有有毒物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生长在湿地中的植物可减缓水流速度,以便有毒物质和杂质的沉降,并吸收有害物质。因此,湿地中的湿生植物成为了研究热点。

同时,湿地景观是大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植物的景观设计是湿地景观表现的重要一环。因此,植物景观可作为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大理市剑川县的剑湖湿地具有一定景观价值,不仅可以吸纳当地居民排放的污水,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去处。但因人为破坏,剑湖中的水生植物群落受到影响,净化水质的能力急剧下降,特别是在3个入水口处,环境极其恶劣,本文通过景区设计和植物配置,美化3个入水口的生态环境。

2 研究地概况

剑湖湿地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城东南3km处,地处东经99°55′, 北纬26°28′, 海拔2186m,属云南省高原重要湿地类型。剑湖湿地四周山岭环绕,径流面积918km2, 湖面面积6.23km2,平均水深2.7m,常年蓄水量1.68×107m3,水量主要由降雨、河流及沿断裂带上涌的泉水补给,湖盆中心至湖岸边生长着大量的水生植物,剑湖湖内生长了包括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在内的高原湖泊特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等数十种水生植物。动物中的轮虫种类达24种,数量为滇西北高原湖泊之首(平均442个/kg),并且适宜浮游生物生长,食料丰富而养育了几十种鱼类,以及国家Ⅰ、Ⅱ级保护的黑鹳(Ciconia nigra)、赤麻鸭(Tadoma ferruginea)等40多种重要的迁徙水禽。湖滨地带一部分面积被当地居民用来养鱼、种植烤烟苗和水稻,形成了农耕地和菜地。

3 植物造景设计构思

选择本地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的手法,以生态恢复为原则,借鉴现代植物造景设计的手法,利用美学原理,将净化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群落与外来植物进行搭配,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以满足湿地环境的各种功能和审美要求,创造地方风格为前提,充分发挥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及水生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美观的、功能性强的、恰如其分的景观,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植物群落的群体美。同时,还要保护湿地植物,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不破坏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游憩和近距离感受湿地环境的场所。

4 现状分析及景区植物设计

剑湖湿地的3个入水口分别为金龙河、格美江和永丰河,其中永丰河为主要城市污水排放河道。植物景区设计主要以这3个点为方向。

4.1 永丰河入湖口

(1)景区命名为永丰漫舞。漫,意为水势大、水源足;舞,柳树枝条以及其他植物叶片在风中随风飘摆,翩翩起舞。因该点为剑川县主要城市污水进入剑湖湿地的交界处,需配置大量净化效果较强的水生植物群落。另外,为了营造良好环境,需栽植一定数量的乔木、灌木,与水生植物形成层次感。

1 引言

净化水质是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当污水或含有有毒物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生长在湿地中的植物可减缓水流速度,以便有毒物质和杂质的沉降,并吸收有害物质。因此,湿地中的湿生植物成为了研究热点。

同时,湿地景观是大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植物的景观设计是湿地景观表现的重要一环。因此,植物景观可作为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大理市剑川县的剑湖湿地具有一定景观价值,不仅可以吸纳当地居民排放的污水,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去处。但因人为破坏,剑湖中的水生植物群落受到影响,净化水质的能力急剧下降,特别是在3个入水口处,环境极其恶劣,本文通过景区设计和植物配置,美化3个入水口的生态环境。

2 研究地概况

剑湖湿地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城东南3km处,地处东经99°55′, 北纬26°28′, 海拔2186m,属云南省高原重要湿地类型。剑湖湿地四周山岭环绕,径流面积918km2, 湖面面积6.23km2,平均水深2.7m,常年蓄水量1.68×107m3,水量主要由降雨、河流及沿断裂带上涌的泉水补给,湖盆中心至湖岸边生长着大量的水生植物,剑湖湖内生长了包括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在内的高原湖泊特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等数十种水生植物。动物中的轮虫种类达24种,数量为滇西北高原湖泊之首(平均442个/kg),并且适宜浮游生物生长,食料丰富而养育了几十种鱼类,以及国家Ⅰ、Ⅱ级保护的黑鹳(Ciconia nigra)、赤麻鸭(Tadoma ferruginea)等40多种重要的迁徙水禽。湖滨地带一部分面积被当地居民用来养鱼、种植烤烟苗和水稻,形成了农耕地和菜地。

3 植物造景设计构思

选择本地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的手法,以生态恢复为原则,借鉴现代植物造景设计的手法,利用美学原理,将净化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群落与外来植物进行搭配,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以满足湿地环境的各种功能和审美要求,创造地方风格为前提,充分发挥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及水生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美观的、功能性强的、恰如其分的景观,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植物群落的群体美。同时,还要保护湿地植物,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不破坏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游憩和近距离感受湿地环境的场所。

4 现状分析及景区植物设计

剑湖湿地的3个入水口分别为金龙河、格美江和永丰河,其中永丰河为主要城市污水排放河道。植物景区设计主要以这3个点为方向。

4.1 永丰河入湖口

(1)景区命名为永丰漫舞。漫,意为水势大、水源足;舞,柳树枝条以及其他植物叶片在风中随风飘摆,翩翩起舞。因该点为剑川县主要城市污水进入剑湖湿地的交界处,需配置大量净化效果较强的水生植物群落。另外,为了营造良好环境,需栽植一定数量的乔木、灌木,与水生植物形成层次感。

1 引言

净化水质是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当污水或含有有毒物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生长在湿地中的植物可减缓水流速度,以便有毒物质和杂质的沉降,并吸收有害物质。因此,湿地中的湿生植物成为了研究热点。

同时,湿地景观是大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植物的景观设计是湿地景观表现的重要一环。因此,植物景观可作为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大理市剑川县的剑湖湿地具有一定景观价值,不仅可以吸纳当地居民排放的污水,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去处。但因人为破坏,剑湖中的水生植物群落受到影响,净化水质的能力急剧下降,特别是在3个入水口处,环境极其恶劣,本文通过景区设计和植物配置,美化3个入水口的生态环境。

2 研究地概况

剑湖湿地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城东南3km处,地处东经99°55′, 北纬26°28′, 海拔2186m,属云南省高原重要湿地类型。剑湖湿地四周山岭环绕,径流面积918km2, 湖面面积6.23km2,平均水深2.7m,常年蓄水量1.68×107m3,水量主要由降雨、河流及沿断裂带上涌的泉水补给,湖盆中心至湖岸边生长着大量的水生植物,剑湖湖内生长了包括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在内的高原湖泊特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等数十种水生植物。动物中的轮虫种类达24种,数量为滇西北高原湖泊之首(平均442个/kg),并且适宜浮游生物生长,食料丰富而养育了几十种鱼类,以及国家Ⅰ、Ⅱ级保护的黑鹳(Ciconia nigra)、赤麻鸭(Tadoma ferruginea)等40多种重要的迁徙水禽。湖滨地带一部分面积被当地居民用来养鱼、种植烤烟苗和水稻,形成了农耕地和菜地。

3 植物造景设计构思

选择本地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的手法,以生态恢复为原则,借鉴现代植物造景设计的手法,利用美学原理,将净化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群落与外来植物进行搭配,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以满足湿地环境的各种功能和审美要求,创造地方风格为前提,充分发挥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及水生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美观的、功能性强的、恰如其分的景观,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植物群落的群体美。同时,还要保护湿地植物,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不破坏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游憩和近距离感受湿地环境的场所。

4 现状分析及景区植物设计

剑湖湿地的3个入水口分别为金龙河、格美江和永丰河,其中永丰河为主要城市污水排放河道。植物景区设计主要以这3个点为方向。

4.1 永丰河入湖口

(1)景区命名为永丰漫舞。漫,意为水势大、水源足;舞,柳树枝条以及其他植物叶片在风中随风飘摆,翩翩起舞。因该点为剑川县主要城市污水进入剑湖湿地的交界处,需配置大量净化效果较强的水生植物群落。另外,为了营造良好环境,需栽植一定数量的乔木、灌木,与水生植物形成层次感。

(2)现状分析及设计说明。现存乔木较多,四周较封闭,水质较差,如图1。河道左边在垂柳(Salix babylonica)林中设置游步道,步道左右种植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鸡爪槭(Acer palmatum)+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河道右岸设置亲水木栈道,在整个岸边和河道中种植茭草(Zizania lfatioli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群落,在离岸边稍远处种植成片的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和纸莎草(Cyperus papyrus),形成一整片或多种植物斑块群落形式,相对开放,便于观察水面景观,疏密有致。游客步行在游步道时,感觉空间较密闭,当跨过河道,走上右边的木栈道时,可感觉眼前一亮,空间开阔,形成强烈对比,如图2和图3所示。

(3)植物选择。垂柳+杜鹃+鸡爪槭+鹅掌柴+八角金盘+纸莎草+茭草+睡莲+金鱼藻。

4.2 金龙河入湖口

(1)景区命名为金龙隽涌。隽涌,通隽永,既形容水势,又表达了设计者希望游客能感受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此处污水浓度不是很高,可留出一定空间向游客展示城市污水,之后便需要栽植具有中等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群落。岸边同样可栽种乔灌木,体现层次感。

(2)现状分析及设计说明。如图4所示,金龙河口左侧现存陆地面积小于右侧,因此可在左侧设置亲水木栈道并向图片拍摄方向延伸,在最终端建立观景亭,与右边V形陆地形成对景,游客也可穿过河道,向右边的游步道行走,进入乔木林,这样先开阔再密闭最后开阔的布局可使游客避免审美疲劳。在该点整个沿岸种植茭草和菖蒲(Acorus calamus),河道底部种植金鱼藻,离岸边较远处水底栽种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观景亭周围种植野菱(Trapa incise)和茭草。V形陆地左岸栽植常绿乔木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中间栽植落叶乔木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当杨树落叶后,形成不对称景观,使步行至此的游客感受到不对称美。中层灌木选择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和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如图5和图6所示。

(3)植物选择。滇杨+小叶榕+金叶女贞+红叶石楠+南天竹+菖蒲+茭草+野菱+金鱼藻+菹草+微齿眼子菜。

(2)现状分析及设计说明。河道水域面积狭长,植物种植面积较大,生活垃圾较多,周围高大乔木较少,但视野却较为开阔是该入水口的特点(图7),岸边种植香蒲(Typha angustata),湖底栽种微齿眼子菜和金鱼藻,在河道上方设置较宽的木栈道铺满现存的狭长水面,栈道两侧种植相对密植的香蒲、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荇菜(Nymphoides peltata)群落,增加其幽闭狭长的感觉,同时也可遮盖此处水质较差的情况,陆地乔木选择滇杨,灌木选择杜鹃、云南山茶和红花酢浆草,如图8和图9所示。

(3)植物选择。滇杨+杜鹃+云南山茶+红花酢浆草+香蒲+黄花鸢尾+荇菜+微齿眼子菜+金鱼藻。

4.3 格美江入湖口

(1)景区命名为格美弯月。从空中俯视整个剑湖,好似弯弯一轮明月,该景区正处明月一端。格美江口是3个进水口中流量最小的一个,污水含量最低,在离入湖口较远处种植大片开黄花的湿生植物可凸显植物的群体美,空中俯视也可让人感受到月亮的残缺美。

(2)现状分析及设计说明。河道水域面积狭长,植物种植面积较大,生活垃圾较多,周围高大乔木较少,但视野却较为开阔是该入水口的特点(图7),岸边种植香蒲(Typha angustata),湖底栽种微齿眼子菜和金鱼藻,在河道上方设置较宽的木栈道铺满现存的狭长水面,栈道两侧种植相对密植的香蒲、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荇菜(Nymphoides peltata)群落,增加其幽闭狭长的感觉,同时也可遮盖此处水质较差的情况,陆地乔木选择滇杨,灌木选择杜鹃、云南山茶和红花酢浆草,如图8和图9所示。

(3)植物选择。滇杨+杜鹃+云南山茶+红花酢浆草+香蒲+黄花鸢尾+荇菜+微齿眼子菜+金鱼藻。

5 结语

从将剑湖湿地的3个入水口设计成3个景区入手,以生态恢复为原则,根据3个接触点的不同污水浓度配置不同抗污能力的植物群落,通过美学原理对景区的植物群落进行规划设计。

通过分析剑湖湿地3个河口的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并且景区的命名与当地河水名字相联系,还结合了地理形状,形成了幽静、秀美且具有当地风情特色的3大景区。

植物景观设计中采用当地生长的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保护了当地植物群落又增强了景观效果,并逐渐实现生态恢复和污水净化。将可用的植物种类最大化的体现出园林美学中的造景手段,使污水净化效果与景观效果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徐新洲, 叶浩楠. 模拟·延续·融合——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探讨. 林业科技开发, 2010, 24(5):133~135.

[2]徐新洲, 芦建国, 刘国华. 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林业科技开发, 2009, 23(1):129~132.

[3]苏雪痕. 植物造景.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4]田 昆, 莫剑锋, 常凤来,等. 剑湖湿地保护区土壤特性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 23(4):21~24.

[5]芦建国, 徐新洲.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林业科技开发, 2007, 21(6):109~112.

[6]柳 骅, 夏宜平. 水生植物造景. 规划与设计, 2006 (3):69~72.

[7]郭春华, 李宏彬. 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 中国园林, 2005(4):59~62.

[8]王思元, 牛 萌.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为例.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34(7): 137~140.

上一篇:责任小组式护理在脑血管病健康教育中的体会 下一篇:国外松针叶束水剂培根育成苗造林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