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 切实提高文言文复习效率

时间:2022-08-24 05:04:50

有的放矢 切实提高文言文复习效率

初三阶段,面临中考的压力,如何上好复习课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是简单重复初中三年所学的内容,或是搞题海战术,学生很容易疲劳并产生厌烦情绪,复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标,分析中考考查范围,运用正确的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文言文复习也是如此。

一、研读课标,研读考题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复习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分析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这样才能在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所以在复习时要重视学生对古诗文重要篇目的诵读积累,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不能忽视对中考试题的研究。

分析近几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语文试卷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正是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求来出题的。阅读材料无论是出自课内还是出自课外,考题的设计基本上着眼于课内知识,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来解答。

如2011年三明市中考,文言文试题为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孙叔敖遇狐丘丈人》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1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仆闻之( )

(4)官大者,主恶之( )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 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 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1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15 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又如2012年三明市中考,文言文试题为阅读《桃花源记》和《愚公移山》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10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 )

(2)杂然相许( )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如土石何

B 具答之 投诸渤海之尾

C 屋舍俨然 杂然相许

D 不复出焉 且焉置土石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 内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

分析以上两年的市中考语文试卷可以发现,文言文题型变化不大,基本为四种:句子的节奏划分;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其中要求解释的词语多为文言文实词,即使是课外的阅读材料,最后也落实到课本中经常出现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词语,而且通常考查“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用法。如2011年第12题“必先苦其心志”中的“苦”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使……痛苦”“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拂”为通假字,通“弼”,解释为“辅弼”。第13题考查的是“是、之、所以、然”等多义词的不同意思。句子翻译则以关键句或特殊句式的考查为主,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反问句等,还要求学生理解特殊词语在特定语境的意思。如上例中的“可以免于患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易、反”。课文内容一般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对事件的概括,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以及对主旨的提炼或谈自己的感悟。如上例中的“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总而言之,考查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有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不只是机械地记忆文言文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结合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二、立足课本,分类归纳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文言文复习的效率,就必须立足课本,分类归纳,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文言文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果逐篇复习过去,将非常单调繁琐,以致事倍功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教师要讲究复习的方法和技巧。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从教材中解脱出来―即放过细节,抓住要点”。要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复习效率,既要立足课本,更要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解脱出来,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系统性地梳理和积累文言知识,即“抓住要点”。

在复习开始,教师可以先把自己对课标和中考试卷的分析情况与学生交流,大致安排复习的进度,七年级的文言文以册为单位,八、九年级的以单元为单位。然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为避免基础差的学生无从入手,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合作复习,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确定每位成员重点复习的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分类梳理所学文言知识,然后再在组内进行交流汇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跟踪学生的复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加以指导点拨。这样既节省了宝贵的复习时间,又保证了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同学之间还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使复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近两年三明市中考新增了对文言句子的节奏划分的考查。在学生诵读课文时,教师可适当巩固断句的原则和方法:第一,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能停顿。第二,表示完整意思的词语、句子中间不能停顿。第三,主谓之间通常可停顿,动宾之间有时也可停顿。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腰/白玉之环”。第四,领起全句的虚词后和表连接的虚词前可作停顿。如“夫/环而攻之……”,“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等。这样既帮助学生更顺畅地诵读,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三、精练促学,小测巩固

光是梳理知识还远远没有达到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要精心安排练的环节,以练促学,这样才能确保夯实积累,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设计练习时要重点关注课标推荐背诵的基本篇目,特别是八、九年级课本中的名篇及重要段落,并根据中考考查目标和题型出题。还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情况,选择一些他们容易做错的题目加以考查,要避免茫无目标地随意出题。如《曹刿论战》一文就可作为很好的范例。文中既涉及到通假字“”,多义词“间”、“故”、“加”,词性活用的现象如“神弗福也”、“公将鼓之”,有两个句子学生也很容易翻译错,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的“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案件”。又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学生很容易翻译成“再一次”。还有,“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句,学生往往会断在“可以”的后面。在内容的理解方面,还可以考查用原文回答问题,对曹刿这一形象的分析等。因为选材较为典型,学生通过训练能更快掌握阅读的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复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挑选一些简短的、难度适当的课外文言文进行训练。学生在训练中既能巩固已有知识,又能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为了保证复习的效果,还要及时小测。小测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或同桌互相听写,或学组织小组出一份测试题,不同小组之间互相考查,或老师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做测试卷。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针对自己做错的情况进行反思和强化训练,以确保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这些不同形式的测试,既帮助教师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文言文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就文言文阅读而言,课标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阅读浅易文言文”上,因此,复习时教师要紧扣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改进复习的方法,切实提高文言文复习的效率。

上一篇:旅游,是消遣还是形式? 下一篇:梁珠:用直销书写人生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