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段的英语文本重构因素谈

时间:2022-08-24 04:51:46

小学中高年段的英语文本重构因素谈

《新课程标准(2011版)》提到,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语言和使用Z言的机会。现在教材的内容和模块编排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格式,是按照课程标准来设计的,并不具备全面的切合性和个性化。而语言学习内容却是多样而且多变的,学生的语言基础、生活环境等等都各有不同。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增删、整合,以便使自己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更具有可操作性和交际性,即对教材的文本进行重构,以便帮助学生通过语段和所创设的语境,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简单来说,文本重构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更完整、更有效。我们在进行文本重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学生的认知结构

我们在进行文本重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年龄及年级,遵循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进行重构文本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不能超越其能力范畴。课堂应该是愉悦的,若课堂内的学习超出学生能力范畴很多,学生回去复习没有依据,那样就会无形中加重其学业负担。

二、学生的不同程度

处于同年龄阶段同一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语言学习水平等方面虽然会表现出一些共性,但每个学生又是独立的个体,即便学生在同一班级,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比如有些孩子的家长本身英语素质较高,英语语言能力较好,孩子学习英语就会有一定的家庭教育环境。而有些孩子的家长没有英语学习的背景,无法在课后对孩子进行辅导。同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因而在英语学习和语言表达方面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教师应考虑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据此来重构文本。利用重构的文本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各自能力许可的范围内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有些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丰富,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些学生,我们适当增加了文本的难度,拓展书本的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些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我们就从基础知识着手,进行文本重构。

三、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情趣的激发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找到顺应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我们把学生感到枯燥的某些知识重构成了他们喜欢的文本,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展现出鲜明的影像,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和音乐渲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这样的文本重构,有效地辅助了教学,更提高了学生驾驭英语的能力。

课文对话结束后,我利用文本重构,把春节的节日特色制作成小视频,让学生感受浓郁的节日气氛,并了解春节一些风俗习惯和食品的英文表达。最后,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春节海报制作,成员互动交流,并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及春节的时间、活动、食物、感受,自由表述春节的风俗及相关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实际任务,形成最终的成果――春节海报,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在进行文本重构时,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运用多种方式组织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外向,喜欢模仿和表演,而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比较喜欢倾听。面对前者,我们在进行文本重构时增加了一些比较活泼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表演对话等,发挥他们的特长。而面对后者,我们则选择了一些听读、演绎的内容,充分发挥这些孩子擅长思考的特点。

如六年级下册Unit 8 “The magic words”Fun with language P 46 Exercise1.

图1是课文教材,由于缺少情景,学生操练交际时会比较困难。我在教材原有的6幅图的基础上,给A、B两人赋予了与情境相符的对话,使语言的输出更具有情境性,同时也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建了一个有力的支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情景补全对话,设计半开放语言操练活动,学生有思维的空间。通过说、读、写、表演四方面巩固语言知识,将所学语言落实在情景中操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理解“the magic words”,并自觉将礼貌用语用于生活实际。

因此,针对小学中高年段的英语文本,在指导理论上,我们实行先进的学习理论、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结合;在实践层面上,把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构成一个更适合学生需要的文本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改进英语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重构的文本从提高学生英语读与写能力的目的出发,立足于当前学生实际,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举措探究 下一篇:约束与激励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