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资金的预算与管理研究

时间:2022-08-24 04:51:33

企业集团资金的预算与管理研究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如何使资金的循环周转顺畅,迅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显露,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用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多则逾千,集团无法及时了解其资金状况,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贷款拖欠居高不下,产成品资金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降低,资金贷款、担保、投资缺乏有效控制,筹资、投资不能统筹规划,从而引起资金浪费及财务成本过高。四是集团对于资金帐外循环、资金支出缺乏有效控制,无法及时了解资金流向,致使内部资金的余缺调剂不力,资金闲置与短缺情况并存。

2、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3、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境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结算中心和收支两条线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1、结算中心――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

结算中心是随着企业集团管理需求应运而生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用于为集团内部全资子公司或绝对控股公司办理现金收付、往来结算和存贷款业务管理的专门机构,它不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不同于财务公司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运作模式,而只是一个为集团下属公司提供金融管理服务的一个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集中集团资金优势,加快资金周转,防范资金风险,降低资金成本等。

结算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集团通过结算中心这个管理系统达到控制资金流向。它有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合理调节;有利于企业集团集中财力,减少内部的资金积压,盘活沉淀资金。减低银行贷款和贷款利息;有利于减少资金的体外循环,加快资金的周转。

各公司有自己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帐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资金合理的经营权和决策权;减少因分散管理而导致的资金沉淀,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集团公司对资金进行集中控制、管理;授信融资主要采用统借统还,下属公司在特殊情况下经同意可直接向金融机构融资,但资金仍集中管理。

2、结算中心管理的核心内容

1)帐户管理:集团下属公司的银行帐号纳入结算中心的管理范围,由结算中心代为管理,并于结算中心开立内部结算帐号,其结算业务通过内部帐号进行。未经集团公司许可和委托,任何人不得使用企业名义及银行帐户,对外开证或发生其他经济业务。亦不得使用企业名义提供经济担保或其他负有法律责任的担保。

2)结算管理:货币资金国内结算的管理,除现金结算范围外,企业的经济活动一律通过结算中心在开户银行进行转帐结算;货币资金国际结算的管理,现行企业进出口贸易货款的现汇结算方式主要有三种:信用证结算、托收结算及汇付结算。

3)融资授信管理:融资业务由结算中心向各金融机构统一开展,集团下属公司根据资金状况对结算中心申请内部借款和还款,其内部融资额度有结算中心在年初根据集团和其预算情况予以确定。内资企业内部贷款额度,原则上其最高限额不超过该企业注册资本的50%;外地企业原则上仍保持其在当地银行的授信额度,如需向当地银行发生融资行为须事前征得结算中心同意方可进行。

4)资金预算和资金计划管理:结算中心因全盘了解公司的资金状况,根据集团的生产经营、投资、科研等计划。同时依据各下属公司的资金计划和财务预算,可进行短、中、长期的资金预测和制定预算,使集团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信息,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二、“收支两条线”――强化集团总部对现金流量的控制

“收支两条线”是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办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坐收坐支行为,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预防和遏制腐败。由于“收支两条线”是将收入与支出两个资金流分开,便于对资金的考核、监督与控制,符合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的规范化和高效运转的机制,当前已被很多集团企业纷纷实施运用。它强化了集团总部对现金流量的控制,降低了集团企业的资金成本,突出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1、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具有显著的特点

1)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是企业本身发展壮大,走向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既要考虑融资、筹资、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比,更要考虑在实现利润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协调好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收入与支出。

2)企业“收支两条线”管理具有点多、面广、线长、具体操作难度大的特点。在收入环节除了对已到账的货币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外,还要对企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支出环节既要与企业年度预算管理相关,又要“量力而行”,合理控制企业的费用支出。总之收支都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

3)由于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有可能以“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为平台和切入点构建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收支两条线是一种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它与企业的性质、发展战略、管理文化和组织架构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构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经营管理的有效性为导向。比如,把资金从收入户向支出户划拨就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总公司统一划拨,便于集中控制;二是经营单位就地划拨,便于灵活控制;三是经营单位的上一级单位划拨,便于平衡控制等。

2、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在实行收支两条线过程中,应对现金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银行账户的开设、使用的清理实行严格的集中管理。单位应就收入户与支出户的使用内容与银行签订协议,利用银行资源来维持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利和有效性。设有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的单位,下属单位可不在银行开户而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开户。

2)强调结算纪律,严禁现金坐支。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中,不仅收入的现金不得直接用于开支,所有支出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支出户。为了杜绝现金坐支,企业还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强调结算纪律,如当日收入的现金应及时缴存收入户,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必须通过银行支付,以及不准白条抵库等。

3)以现金流转为核心来进行财务管理这一观点正在被理论界和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只有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基础上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支出的合理控制,从而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预算管理中。各项预算应以现金流转为控制源头。因此,企业应有意识地围绕现金流转这一核心,借助于收支两条线这一平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4)在实行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企业应注意加强有关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流程,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其落实到位。

企业集团以财务结算中心的运行机制为依托。应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更好地提高资金管理效益,并对集团所属各部门及各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监控。

上一篇: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 下一篇:关于对渭南市财政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