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疹型斑疹伤寒误诊3例

时间:2022-08-24 04:18:55

例1 男,44岁。因发热、咽痛、周身疼痛、乏力、鼻塞流涕及咳嗽6天入院。入院前曾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应用青霉素、阿米卡星及地塞米松等无效。查体:体温39.5℃,脉搏104次/分,血压17/11 kPa。颜面潮红,如醉酒貌,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皮疹和淋巴结肿大,胸腹部未见阳性体征。血白细胞正常,丙氨酸转氨酶(ALT)1 284 nmol.s-1/L,HBsAg、抗链球菌溶血素O阴性,外斐反应OX19 1:160。予青霉素、地塞米松、安痛定等治疗无效。诊断斑疹伤寒,加用地霉素,2日后体温恢复正常,连用5天,痊愈出院。

例2 男,34岁。因发热、头痛、腰痛、乏力8天入院。被瘙叮咬后发病。查体:体温38.3℃,脉搏90次/分。未见皮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睑结膜充血,咽峡红,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脾肿大。尿蛋白(+),尿糖(++),红细胞沉降率30 mm/1 h,ALT 1 400 nmol.s-1/L,外斐反应OX19 1:160。应用青霉素、病毒唑、柴胡注射液及安痛定等治疗4天无效,考虑斑疹伤寒,加用地霉素,24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连用6天,痊愈出院。

例3 女,33岁。因发热、头痛、乏力、心慌、多汗20余日入院。病程中曾用青霉素、安痛定及中药治疗无效。查体:体温39.5℃,脉搏100次/分,未见皮疹,眼球突出,咽部充血,甲状腺肿大,脾肿大。尿白细胞2~4/HP,红细胞沉降率30 mm/1 h,肝功能正常,外斐反应OX19 1:160。B超检查示甲状腺肿大,测定甲状腺激素增高。用青霉素、病毒唑等治疗4天体温不降,诊断斑疹伤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地霉素,24小时后体温正常。连用5天,斑疹伤寒痊愈出院。

讨论 斑疹伤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型斑疹伤寒,为普鲁娃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另一种是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或瘙传型斑疹伤寒,为摩斯立克次体通过鼠、瘙传播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共同特点为:起病急,高热,寒战,热型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头痛,肌痛,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但部分患者无皮疹),睑结膜充血,脾肿大,外斐反应OX19阳性,氯霉素或四环素类治疗有效。两型不同特点为:前者以体虱为媒介,冬春季发病较多;后者以鼠瘙为媒介,夏秋季较多,且散发。

本文3例误诊原因为:①接诊医师缺乏传染病学知识,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难以识别;②询问病史及生活起居史不详,查体不认真;③基层医院诊断条件有限;④滥用抗生素干扰了自然病程。

上一篇:我爱中草药 下一篇:医务人员应正确认识过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