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上年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打算

时间:2022-08-24 03:55:28

卫生局上年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局上下以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为强大动力,以“率先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这一发展思路为主线,借力“三个提升年”活动,紧紧围绕市、区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项目为带动,以质量为基础,以改革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优化发展,改进作风,提升能力,较好完成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上半年全区卫生工作情况

(一)高起点开拓奋进,高水平谋求发展

围绕争先、率先、领先,以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增强发展能后劲。一是国家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有力。卫生部中医“治未病”项目落户我区,社区中医“治未病”中心和社区中医馆在广瑞路中心正式挂牌运行,5家中心(通江中心除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全面建成,新增2家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1家推荐申报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升社区中医药工作内涵。二是对口协作工作深化有效。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我局选择江海、崇安寺中心与市二院,广益、上马墩中心与市八院进行深化协作试点,并签订《深化协作试点单位协议书》,在人才培养、对口支援、专科共建、双向转诊、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更密切合作,形成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专科共建、发展共赢”的崇安医联体模式。三是市八院院士工作站筹建有序。通过吴祖泽院士课题组的技术指导和医教科研战略资询,明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医疗科研和攻克尘肺病关键技术这一主攻方向。目前,先期已完成临床检验监测中心的搬迁工作,启动创建重点生物实验室的筹建工作,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进行设计和装饰,为院士工作站的正式挂牌丰富其科技内涵。四是口腔医院国际口腔连锁项目开展有为。与韩国Yongplant集团及香港国际口腔医疗投资公司就国际口腔连锁合作项目达成意向并签约,引进国际高端口腔种植技术,抢占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打响高品质口腔服务品牌。

(二)高标准建设载体,高目标谋划改革

立足基层基础,健全机制,不断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一是落实为民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独立建制的区妇幼保健所建设方案拟定。目前,房屋设施已经到位,人员配备、科室设置、设施设备、业务范围等等已有初步计划。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已完成土建工程,下半年启动内装工程。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80%通过规范化验收要求,新增广益佳苑、广丰三村、广瑞二村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规范化建设。目前,广益佳苑、广丰三村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规范化建设并申报验收。二是推进卫生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规范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监管和集中采购结算专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规范执行率达100%,按规定配备的增补特殊用药使用比例控制在10%以内;市八院以第二轮托管制改革为契机,推进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占药品总费用比例达20%,通过省网上集中采购平台采购所用药品和医用耗材,并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实行公立医院运行指标社会公示制度。三是改进工作作风。以落实“规定”为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内控机制建设提档升级工作,健全制度,强化保障,促进发展。以“三个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和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组织各基层单位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回头看”,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上半年,下属10家医疗卫生机构无安全事故和有损卫生行业形象的事件发生,均获评区文明单位,并积极创建省市文明单位。

二、高标准建设业务,高质量提升能力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不断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在社区卫生方面:围绕为民惠民健民,继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两个网底”建设,积极开展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推进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和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1-6月,门急诊34.3万人次,较2012年同期增长5%;出院3253人次,较2012年同期增长22%。业务收3611万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11.9%。人均门诊费用74元/人次,较三级医院(209元)低65%;人均住院费用2962元/人次,较三级医院(15000元)低80%;免费体检、二免四减半等优免措施受众达成17.3万人次,累计优免费用达902万元。

在疾病预防方面,加强突发卫生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建设,加强传染病管理,规范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防控演练,规范设置发热门诊,落实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及时开展疫点终末消杀工作。1-6月,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和麻疹病例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69.20/10万,处置会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5例,其中1例监测病例,未出现疫情蔓延;加强慢病管理,组织各社区中心开展基线调查,启动国家慢病示范区复审准备工作,落实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常态化管理。1-6月,规范建档率为90.06%,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4.62%、94.19%,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率分别为52.89%、67.04%,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52岁。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两非”专项治理行动,规范实施“二癌筛查”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1-6月,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0、3.5‰、5.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代化妇儿保门诊建成率达到50%,托幼机构卫生站建成率达到55.56%。加强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A类仪器设备配置率基本达到90%,较原来提高44%,增设理化实验室,检测能力不断提升。

在卫生监督和健康城市创建方面:持续加强卫生监督,有效落实公共卫生、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等监管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组织开展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积极开展“阳光厨房”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应用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健全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单位长效机制,建立卫生监督协管机制,各社区中心均成立卫生监督协管部门,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1-6月,全区发放餐饮许可证52张,共出动卫生监督员897人次,出动车辆272台次,检查监管单位1218家次,限期整改存在问题的监督单位141家,行政处罚21家,罚款金额11万余元;受理并处理举报投诉66件,依法取缔非法行医窝点2家次,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餐饮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100%,未发生等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健康城市建设的组织协调,完成省、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任务,上半年完成申报初审健康步道3条、健康小屋2个,无烟机关宾馆3个;健康社区建成率≥59%,新创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农贸市场1个。6月份,全区统一时间投放贝奥生物灭鼠剂1000公斤,使辖区内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

在特色医疗方面:市八院致力于健康物联网全国示范基地创建,确定了新区太科园为基地场所,建立了医院内部健康物联网服务平台;加强特色专科建设,积极引进小容量肺灌洗技术项目,开展经支气管肺活检和小容量全肺灌洗术项目86人次,疗效显著,填补了省内这一项目的空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眼科白内障超声雾化治疗技术通过省二类技术准入。同时,发挥优势,扩大市场,建立全市首家儿童健康保健中心,赢得“市高校招生办公室体检中心”落户。口腔医院致力于修复科市级临床重点学科创建,医疗设备及专科管理等方面已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标准配置和管理,积极引进并开展“种植覆盖义齿在无牙颌修复中的运用”等新技术新项目,不断丰富创建内涵。1-6月,2家医疗机构门急诊达22.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6.5%;住院515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5%;业务收入达1.02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2.4%;各项效率指标明显优化,药占比由去年同期45.1%下降到今年的43.7%。

在医政科教方面: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扩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电子病历系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工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病案、临检、影像等质控合格率达100%。社区中心《脑瘫儿童社区综合康复治疗》、《以眼睑全息检测为特征的识未病与社区亚健康干预》申报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并组织实施,市八院《氧化应急反应和细胞因子在矽肺病中的作用》获市第七届“星洲杯”医学三星成果优秀奖。加强市八院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上马墩中心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并开展省市继续教育项目,医学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先进地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市八院引进副高以上学科带头人3名,其他单位的公开招聘工作顺利进行。

三、下半年我区卫生工作打算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上半年,全区卫生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下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确立“卫生强区、全民健康”战略,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优化发展、特色鲜明”为主题,围绕三个“一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优化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特色医疗“三大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卫生现代化建设。

(一)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流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确保年内完成规范化建设,明年初投入使用。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通过改扩建或新建,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面积达150M2,设有全科诊室、预防保健室、健康宣教室、治疗室、处置室等“五室”,具备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康复等3项服务功能,确保80%站通过规范化验收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做深做实家庭健康责任医生制度。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健康服务签约服务规范,重点人群签约率100%,签约对象服务内容知晓率100%。落实与市二院、市八院的对口协作内容,完善以基本医疗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一对一”协作关系,构建顺畅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医疗专家、服务技术、信息资源等共享机制。9月份做好国家卫计委、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管理协会在锡举办的“中国医药卫生改革高层研讨会”的崇安医联体交流现场会。

发展社区中医药事业。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中医诊疗区的基础上,设立中医“治未病”工作室,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健康保健养生、中医诊疗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筹备由国家卫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我区承办的“中医治未病”全国试点城市高级论坛,确保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治未病”示范区。

完善社区绩效考核机制。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探索实施“有效工时制”,健全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符合社区卫生特点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以实现健康服务公平均等可及为目标,提升一流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能力建设。加快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传染病防制,完善慢病防治技术规范,科学实施健康管理,确保疾病预防各项指标达省定标准,并取得各项检验资质,达到省级示范实验室标准。

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卫生应急中心和信息化决策指挥系统,完善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预警监测评估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提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及能力建设。推进独立建制的区妇幼保健所设置工作,推进社区现代化妇儿保门诊建设,年内确保60%达标,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等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及能力建设。进一步改革创新、健全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卫生监督协管机制,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为确保全区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全民健康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健康环境、健康饮食、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人群等健康城区建设工作,确保年度各项创建任务达标。

(三)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打造高品质特色医疗服务体系。

增强专科特色功能。市八院以职业病防治医院3号楼启用和评定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推进职业病、儿科等特色专科的品牌化建设;启动产科组建规划,打造港式妇产医院,创建三级专科医院。口腔医院加快营造品牌的内功、真功,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优势专科,确保修复科顺利通过市级重点专科评审;8月份成立国际口腔连锁经营公司,下半年开设2-3家国际连锁门诊。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市八院继续推进院士工作站筹建工作,建立生物再生医学临床推广研究基地、实验中心,完成职业工伤康复、尘肺治疗、职业中毒诊疗、检验检测实验、职业健康培训等“五中心”建设;建立感知健康平台,拓展区域服务空间。

口腔医院引入高端发展理念,加快国际连锁诊所建设。

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市八院深化医院托管制改革,实施第二轮医疗服务、资产经营委托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深化完善医院法定代表人为主体的委托管理模式,加快医院技术进步和医院发展,不断激发医院以改革促发展的持久动力。口腔医院充分发挥股份制改革优势,探索学科带头人年薪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四)以让人民群众享有一流的健康管理品质为宗旨,进一步健全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加强全科医生社区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区适宜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水平。2013年,每个中心至少配备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加快推进学科带头人和名医造就工程。加强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以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和青年英才开发为主的“510名医”建设工程和“青蓝工程”,设立特色优秀人才工作室,评选“我最喜爱的家庭健康医生”,探索实施首席家庭健康医生制,不断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的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制定“专项奖励考核发放办法”,落实卫生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同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市绩效工资有关政策补充操作口径”,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政策,调动职工积极性

我们将继续以“十“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为民服务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瞄准“第二个率先”,围绕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践,真抓实干,奋力争先,为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四个”、“四品联动”的现代化精品示范城区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发改局上年总结和下年打算 下一篇:建设局上半年总结及下半年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