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日本企业家身上学什么?

时间:2022-08-24 03:16:05

我们从日本企业家身上学什么?

创新

回顾历史,日本的经济能在二战的废墟中重新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创新能力,这种创新不仅仅包含了从无到有的创造,也包括那些修修补补的拾漏补遗。

前者构建的是一个新品类,甚至创建了一个新行业,而后者则是形成了企业适应市场获得利润的手段和方法。

众所周知,方便面这个产品是日本人于1958年发明的,其创始人为安腾百福。

二战后日本经济起初陷入萧条状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吃上一碗面那是很不错的生活了。安腾百福每天看到大量上班的人为了吃到一碗面不惜排成长队在外面等候的情景,于是决定研发一种经济实用、包装简单、食用快捷的面食来供应市场。

他为方便面设立了五个研发的标准。第一,好吃不厌;第二,包装和保存耐久;第三,食用方便;第四,经济实惠;第五,安全卫生。

当我们回首50年前这个食品行业的创造发明的时候,感觉这没啥稀奇的,但在当时研发此食品,难度很大,即便家里人也认为他是瞎折腾。

但安腾百福没有放弃,屡败屡战,最终研发出食品行业中第一款名为“鸡肉拉面”的方便面。

这个产品的出世不仅仅改变了面食行业的竞争规则,更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在车站、旅游过程中看到行色匆匆的游客人手一盒方便面在津津有味地品尝时,我们应该感谢安腾先生。

安腾百福不过是日本经济在战后崛起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企业家,紧随其身后的绝非是几个个体,而是一群企业家,例如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卡西欧创始人尾俊雄等人,均属于将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创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企业家,也正是因为这一群具有创新思维和意识的企业家的存在才使得日本企业的产品完成由制造向创造转型的过程。

安腾百福结合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创新了一种“面食”的新方法,经过台湾企业的发扬光大后,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反过来,中国人在吃方面是具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这可以从中国文化中蕴含的浓厚“吃的艺术”特征可以看出来。当我们在津津乐道地欣赏央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的时候,除了吃之外,对于食品行业的企业家更应该看到的是食品企业的巨大商机。

“人以食为天”,食品行业本身就永远是一个朝阳型的行业,关键是我们能否有所创新。

精益

日本企业给我们最多的启示是:

生产质量是管出来的,关键你做到了没有;

成本是可以降低的,关键是你意识到没有;

效率是可以提升的,关键是这个提升的方法你找到没有?

当我们今天在砸丰田车伤害我们同胞的时候,固然是由于“恨屋及乌”的思维在作祟,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史,细看丰田的发展之路后我们对于这个企业留下更多的是赞叹。

真正导致丰田车迅速崛起的不是省油,而是其“JUST IN TIME”的管理经营思想。“JIT”思想发源于日本,由丰田公司实施并发扬光大。

正是由于这种降低成本、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思想,狠抓质量管理,将可能存在的隐患消除在生产环节,使得不仅仅大大降低了生产车的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产品质量。

正是这两个重要的关键点,使得日本车成本大大降低,具有和美国汽车工业抗衡的资本和底气,并逐渐将美国汽车工业挤向竞争的区域,最终横扫全球。

对我国食品行业来说,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产品工业化在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和享受时,我们的质量如何去管理和控制?

一味的低成本并不是产生利润的唯一途径,而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获得消费者的口碑和信任,反向拉动产品的销售和研发才是阳光大道。

当我们在回首日本经济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毋庸置疑的是在经营生产、成本控制、效率提升方面日本人是做的最好的。当世界都在贬低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时,他们却是实实在在地享受着中国制造带给他们的经济、实惠、便捷。

愤怒后的冷静思考是我们的产品质量如何提高的命题,这对我国当前的企业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人文团队精神

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人的发明,尽管存在不少缺点且已经呈现式微之态,但不得不说的是,这种终身雇佣模式也是日本战后能迅速崛起的另外一个关键要素。

以企业为“家”

日本文化中的主要思想还是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尽管他们自己号称“脱亚入欧”,但其骨子里却到处彰显着大中华的文化传统。

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建立以“家”为核心的社会秩序体系,受其影响,在日本出现“终身雇佣制”就不为奇怪。这也正是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行为规范。

日本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于企业家来说,社长就是家长,员工就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员工来说,绝对的服从和敬业,就成了必然的员工行为规范,这就是彼此的责任和担待。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通过企业这个社会的独立单位达成了道德上的契约关系。这时,个体的利益因为未来的允诺和保障就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激情创业和无悔奉献成了主流社会价值观。

有意思的是,通过时空穿梭的研究和对比,日本企业很类似于我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间的那种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社会氛围。所不同的是,我国是计划经济体系下的“社会公司化”体制,而日本是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公司社会化”体制。

终身雇佣制是上个世纪日本企业迅速崛起的要素之一。但这个管理的方法现在看来是具有不足的,因为他忽视了人性中恶的一面。

但本文所强调的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了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环境,脱离了这些,一切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都将是伪命题。

调动工作积极性

无数的管理者都在试图找寻一种方法,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企业员工激励的问题

因此,我们有了胡萝卜和大棒理论,有了平衡计分卡,有了绩效考核指标,所有的这一切本质都是为了解决如何让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问题。

但现实是,没有一种方法能一劳永逸,即便当前主流的绩效管理思想,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从日本索尼执行董事天外伺郎在反思索尼衰败的一篇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中可以看的出来。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工作而活着。人们在通过个人劳动获得报酬的同时,还有实现其社会价值的需求。

美国心理研究专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将日本人的性格和社会特征做了精辟的阐述。总体而言日本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将两个美与恶这两个极端演绎的淋漓尽致,他们既可以在烂漫的中饮酒作赋和放浪形骸,也可以在凋谢的花瓣中残暴杀人和切腹自杀。

而由日本这种独特的文化构成的企业同样也具有其自己的特点,既有其不足的一面也有其值得我们借鉴的一面。

有人说,“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行为”,任何一种管理方法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唯有不断地管理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精髓。

(作者系和君咨询合伙人、资深咨询师)

上一篇:展览 第9期 下一篇:年需求量23亿元童装价高追成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