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网络课堂互动关系的思考

时间:2022-08-24 03:10:53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网络课堂互动关系的思考

摘 要 网络课堂现已成为传统课堂的替代补充,有其显著优点,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而问题核心在于网络课堂学习环境中互动关系的缺失。由于社会交换理论与网络课堂中互动关系具有一致性,可依据其理论对网络课堂下三重主要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起情感交换的师生互动,行为交换的生生互动,利益交换的人机互动三种关系模式。

关键词 社会交换理论 网络课堂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45

Thinking on Online Classroom Interaction Based on Social Exchange Theory

GUO Xingchen, ZHANG Mengqin, ZHAO Yuetong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e network classroom has become the alternative to complement traditional classroom, it has it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e problem is the lack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re network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Because social exchange theory and classroom interaction network consistency, it can b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iple major relational network classroom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build emotional exchange student interaction, students' interaction behavior of exchange, exchange of interests of man-machine interaction in three relational schema.

Key words social exchange theory; online classroom;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工程技术条件的发展,网络课堂有了极大突破,但也暴露了诸多弊端。虽然国内不少学者致力于通过量化分析研究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行为,但在这些研究中,学习者行为的复杂性被丢失了。①其中,交互问题已成为网络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交互行为被认为对网络教育质量和效果有很大影响。②

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作为网络课堂核心的交互性学习,而社会交换理论对人的相互作用现象给出了合理解释。③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对网络课堂现行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尤为重要。

1 网络课堂存在的问题

网络课堂是传统课堂发展的科技延拓,是对传统课堂实体的替代和补充,也是对传统课堂虚拟化再现和模拟。其发展是信息技术时代的必然趋向和潮流,作为新生事物,有显著优点,也存在诸多不足。

网络课堂的资源共享性,使更多人有机会花低成本吸收优质教育资源,极大促进了学生国际化视界的提升;④自由度较高,富有弹性,只要能上网,师生都能自由地选择同步上课的地点;⑤网络课堂的延展性较强,能使学生充分比较多种教学材料,不局限于单一教材文本;网络课堂中科技元素占有比重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而网络课堂的弊端,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可发现:(1)彼此沟通的困难度较大。师生、生生间的互动都由原来的直接交往变为间接互动,使得沟通相对困难。(2)人际之间影响力缺失。网络课堂环境下单个人处于相对封闭化环境中,难以发挥群体道德影响力。(3)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化。网络课堂教学更注重智力培育,而忽略了德育、人格、观念等的培养。(4)教育环境整体的不和谐。现今网络课堂中各种资料显现堆置化状态,有机组合性不强。

基于以上分析,可归纳出网络课堂环境不足之处的核心在于:教育环境中,具有潜在教育影响力的互动关系之缺失。

可见,网络课堂教育要实现进一步发展,不仅需在技术、信息等层面加以改造,更需对课堂情境中的环境人文因素加以重视。

2 社会交换理论与网络课堂互动关系的一致性

2.1 网络课堂中互动关系的基本内容

网络课堂下互动关系模式是传统课堂教育的一种新变体。传统课堂模式下,主要以师生间、生生间直接交流互动为基石。而网络课堂交往过程,由于介入了网络平台这一工具媒介,就发展成为以网络作为连接点的人际新交往模式:主要存在师生、生生、人机这三大方面的互动关系。是以,笔者以此为据建构了用以分析网络课堂下互动关系的三维坐标。

2.2 社会交换理论简化模式

对网络课堂的文献分析,不难发现以往结合理论的解释性研究相对很少。而网络课堂建设是一个理论性与应用性课题的结合,既有对网络课堂的现实性针对,又需对其背后构造原因进行探索。

对社会交换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可知其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纷繁的学派著述,直接利用相对困难,确需进行简化分析。

笔者以为,可将社会交换的理论模型简化为:①9个核心概念:行动,互动,情感,刺激,报酬,成本,投资,利润,公正性期待;②6个基本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攻击―赞同命题,理性命题

4个交换阶段:吸引―竞争―分化―整合⑥

以核心理念为基石,结合网络课堂中主体,客体,环体,介体的互动与联系,笔者将这些关系整合成了如下几组关系形式:①情感关系(对外界:好感,反感,赞同,吸引,分化;对自身:剥夺,满足,期待);②利益关系(成本,投资,报酬,利润);③行为关系(交换,互动,竞争,合作);④整合关系(制度,价值,观念,规范,分配,公平)。

2.3 社会交换理论在网络课堂中的应用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它强调人类行为中心理因素的作用,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⑦贯穿其中的线索就是利益追求和交换价值。网络课堂下学习情境也可作如是观。网络课堂是社会互动交往关系的小模型,缩影和再现。社会交换理论自身的综合性、交叉性、互动性与网络课堂的协作性、联通性、交互性等特点不谋而合。网络课堂中,师生无形中已经建立起成效交换: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知识,学生需获取这些知识实现其自我完善。由于社会交换理论从不同层次,如经济、价值、心理等角度,对多重交往关系作出较为深入而全面的解读,因而对于基于交往关系而开展的网络课堂建设有理论指导意义。

3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网络课堂互动关系的建构

3.1 情感交换的师生互动

传统课堂相比于网络课堂的好处在于,在一种人际交往的情境中,学生更易得到老师的现实关切、鼓舞激励,激发其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而这些在现实网络课堂中都大大打了折扣。这即是许多老师感到网络课堂教学之缺乏,学生不乐意选择网络课堂的原因之所在。

交换理论中的剥夺-满足命题告诉人们,某人在近期重复获得的相同报酬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其价值就越小。⑧当学生在网络课堂进行学习时,即便之前顺意的学习方式和灵活的作息安排能让其获得满足,但对相对闭塞的学习环境还是不久就感到厌倦,出现一种“边际递减效应”:学的越多反而越难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因此,学生在与老师亲密接触中所能获得的情感感染、精神鼓舞和“默会型知识”,是一些教学视频无法取代的重要价值。在进行网络课堂建设时,不能忽略多元价值的实现。唯有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价值需求,学生才会实现更大程度的参与。这正是对交换理论中价值命题的拟合:一个人在若干种行动中总是选择那种对他更有价值的行为。⑨

因此,教师在网络课堂中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正视网络课堂环境下师生关系淡漠的事实,发挥网络课堂平台的作用,通过现实往来弥补互动方面的不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2)建立透明公正的学业情况评价标准和制度,在对学生各阶段的活动深层了解基础上作出评价;(3)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指导,引导学生加强学习的目的性认识,扭转获取功利性观念,学会用元意识控制来改善自身学习状态。

3.2 行为交换的生生互动

学习不仅是学生单方求知的过程,更应是与同学比较骈进的过程。此间,学习者更易获得集体活动的乐趣和群体认同感。布劳指出,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最大利益的追求者,但不论在个人或团体的交换或利益追求,酬赏必须与其他份子相当或与他人分享,否则将引致排斥。集体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共同分享其问题和思考,从他人的学习活动中得到的教益,能弥补个人学习的视野性狭隘,使自身发展更为全面,完善和比例均衡。各大小学习系统间都需进行彼此间行为的相互作用,实现知识、信息、能量的流入与流出,保持自身的更新和开放化,避免封闭和狭隘带来的负面效应。

既然如此,怎样有效管理不同的团体和层次间的行为交换呢?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举措:一,在制度化层次上的构建。明确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网络课堂技术媒介中和课后进行交往,构建经常性的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使每个学生都能归属于几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团体之内。二,教师有意识地要求完成小组作业和班级主题活动。在小组形成的各阶段,以共同成长为主题,接纳和关爱小组中每位成员,增加其互动频率,促进合作换。三,在网络学习平台中更好地开发相关交往区域。例如,在课堂平台中跟进论坛、问题墙等建设,学生能直观看到他人的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又可及时得到关怀和帮助;还可为后来的学习者遗留参考资料,可谓一石三鸟。

3.3 利益交换的人机互动

目前能阐述什么教学设施能如何改善学习效果的研究少之又少。虽然有网络监控数据告诉我们学生在线上的点选内容,点选次数,访问时间,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如何,我们很难了解。收集学生的参与度数据可能使追求参与度的课程开发人员创造出令人愉悦的媒体体验,然而,让学生目不转睛地观看视频,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学到东西。

成功命题告诉人们,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得到某种报酬,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重复这一行动。在网络课堂环境下,学生得到机器对其行动的及时反馈,能有效刺激他为学习采取进一步行动。例如,学生在机上完成习题后,能尽快得到答案解析,对正处于兴奋点的学生有一种现时正强化作用,对其所学进行趁热打铁的巩固,相比于传统课堂相对缓慢的反馈周期,有显著优势。

不过,网络课堂由于技术限制,如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多媒体课件资料的整合利用等不足,在有效互动上依然欠缺。要想更好地发挥人机互动这一关系模式,需做好如下方面:一,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网络课堂平台建设的反馈;二,改进和建设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完善辅设备,使之形成高度整合、和谐统一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三,将各阶段的学生学习成果和资源积累、整合起来,用以丰富网络课堂教学资源,实现不同年级间学生学习成果的相互交流和借鉴。

注释

① R. S. Siegler, K. Crowley, Am. Psychol. 46, 606 (1991).

② 肖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课堂中的交互行为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1.

③ 胡燕,刘炳利,李娟,胡炳林.网络课堂教育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7):51.

④ 杨俊峰,茅育青.中美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2):56-61.

⑤ 魏雪峰,杨俊峰.同步网络课堂的理念,运用及未来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14(322):99.

⑥ 周志娟,金国婷.社会交换理论综述[J].中国商界,2009(1):281.

⑦ 朱红霞.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下的高校师生关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21.

⑧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45.

⑨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63.

上一篇:药学专业“体内药物分析”教学体会和思考 下一篇:专题化教学模式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