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800年悠悠岁月南宋官窑如今风韵重现

时间:2022-08-24 02:15:27

从地铁转公交,又走了一小段路,远远就看到了一个很高的牌子,上书“南宋官窑”四个大字。

青灰色的瓷片在土黄色的墙面上,斑驳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素雅与厚重感。不远处的房子外墙,也用青灰色的瓷砖拼出了一个常见的瓷瓶的样子。

还没有正式进入艺术馆内部,所及之处就充满了瓷器的气息,让我对南宋官窑艺术馆之行更加充满了期待。

800年前的南宋官窑重现风韵

南宋官窑艺术馆全称杭州萧山南宋官窑艺术馆,敲开厚重的大门,接待我的是现任馆长叶佳星,一头披肩长发,笑容温婉,现年35岁的她和南宋官窑给人的感觉有点像,身上处处体现着温柔和宁静,说话的声音和语气都很温和。

“宋高宗时期,定都临安,即现在的杭州。当时,为了满足宫廷饮食、祭祀和陈设等方面用瓷的需要,制窑设厂,建设官家瓷窑,专门生产宫廷用瓷,史称官窑,也就是南宋官窑。”叶佳星首先为我解释了南宋官窑的出处。

跟着叶佳星的脚步走进展览厅,这里所有的器具都呈现青灰色,看上去十分温润。随着灯光亮起,一件件釉色清凉的官窑瓷在我眼前出现,南宋官窑如一位穿着素色长裙的清雅少女,缓缓走过800年的悠长岁月,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

叶佳星的父亲叶国珍教授是著名的古陶瓷科学和艺术研究学者,从事陶瓷学习和研究已经四十多年,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不过对他来说,最开心的,还是南宋官窑薄胎厚釉瓷研究,不但填补了国际空白,更是成功将800年前的南宋官窑的制作工艺成功恢复,让昔日宫廷王族的御用瓷器在800年后的杭州重新焕发光彩!

在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中,官窑的特殊之处在于,专供宋代宫廷,普通百姓无法使用,这也让她和其他四大名窑有了不一样的特点。

南宋官窑现存的器具不多,但是已经能从中窥得一二。由于南宋官窑多为祭器、礼器和陈设器,因此很多大的器具往往以大气、庄重为主,并没有花哨的外形和装饰。现在,艺术馆的很多陈列品依然是尺寸在50公分左右的大件器具,看上去就沉稳大气。

当然,现在陈列品的范畴已经很广了,“除了南宋主要的那些大件器具,还有了很多寻常的物品,比如茶具、小花瓶,甚至是很可爱的储蓄罐,除了样式变多了,器具的装饰作用也增加了,我们也会给一些小器具增加一些花纹,做得比较精致。要知道,由于南宋官窑御用、祭祀的特殊性,原本的南宋官窑是没有什么过多装饰的,追求的就是简单大方庄重。现在,时代的变化,我们好不容易复活了南宋官窑,应该让这一宫廷御用瓷器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话,才能够传承和发扬。”移步各个展架,大小不一的器具形态各异,有的庄重大方、有的经典雅致、有的憨态可掬。

每一件南宋官窑都是独一无二的

南宋官窑的烧制十分复杂,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由工艺师全手工制作。即使到了科技已经十分发达的现在,对于南宋官窑来说,高科技也不属于它,那些双手和陶泥触摸的温润、内胎在近一千三百摄氏度的窑火中的涅和一层一层施釉过程中的改头换面才是南宋官窑的真谛,当然,还缺少不了内胎制作完成放入龙窑中烧制的耐心等待、出窑时由于一点点小瑕疵只能就地打碎的无奈以及终于看到一件堪称完美的成品官窑时候的欣喜。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信心的、古老而充满韵味的过程,是现在流水线上下来的工艺品所无法到达的艺术高度,更是南宋官窑在度过了800年黑暗春秋重见天日之后的骄傲和坚持。

漫漫长河中沉淀下来并得到认可和重视的南宋官窑,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首先是紫口和铁足。“紫口铁足”给人以稳重,朴雅之感。“紫口铁足”的形成,是因为其胎骨含铁量高,在还原气氛下,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谓之“铁足”;而有一层薄釉的口缘部分便泛灰紫色,俗称“紫口”。

当然,绝大多数人第一眼看到南宋官窑,溢于言表的惊讶肯定是对她的釉色。南宋官窑的釉色有很多,青蓝、青绿、青灰、青黄、米黄等各种以素雅为主的釉色决定了南宋官窑大方典雅的气质。而神奇之处在于,这些釉色并不是人为所造,当一层一层的釉被刷上去,在高温窑火中煅烧,人们无法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当窑打开,釉的颜色已经发生了各种细微的变化。

从古人的使用习惯和喜好看来,粉青色是他们最中意的一种,因为大方、庄重、典雅,这也是由于南宋官窑要多次施釉,多层釉之间有大量的微晶和部分气泡,经光线照射之后形成的光学现象,达到了瓷釉玉质感的神奇效果。因此,现在艺术馆陈列的器具,釉色均为粉青色,也就是作为外行的我前文所描述的“青灰色”。

更为神奇的是所有的南宋官窑制成之后都会形成自然的纹片,尤其是里外两层开裂的冰裂纹,更是纹片中最美丽的一种。展厅中陈列着的器具,有些能够在器具表面摸出大的裂纹,有些则细如丝,“放心,虽然手能感受到裂纹,但裂纹只在釉层,对器具本身是不会有影响的,绝对不会出现渗漏的现象。”叶佳星笑说。

冰裂纹的珍贵之处在于,她成型于烧制过程中,是无法人为控制的。“高温烧制之后,需要自然冷却,釉面裂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即使内胎一样,所开的裂纹也会各有不同,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件南宋官窑器具。”叶佳星说,这一点,让每一件南宋官窑成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让这烧制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现在,南宋官窑烧制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南宋官窑能够长长久久地发展下去,艺术馆有一批工艺师专职制作南宋官窑器具。

由于官窑瓷的工艺复杂且供宫廷使用,它的完整制作和烧成相当漫长且合格率低,通常小尺寸比如20公分以下的的作品合格率在20%左右,其余的瑕疵品必须全部打碎。当然,南宋官窑瓷也有质理高低之分,同样的配料配方,同样的工艺技术,最后所烧成的产品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不可能全为优等品级。因此,由叶国珍教授担任名誉馆长的艺术馆建立了一整套符合企业发展和自身特色的现代管理体系。在人员方面,引进教授级高工等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技术力量雄厚;在研究方面,运用陶瓷新材料制备技术、陶瓷微观测试技术、陶瓷材料开发和应用技术;在生产方面,注重产品质量,建立设备完善的生产车间,对生产中的质量和工序进行科学管理,为烧造高品质的南宋官窑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由于艺术馆有近两种器型,即使扩大了展厅面积,还是无法全部展出,所以我们就定期举行主题展,比如说这段时间展出的很多都是茶壶,过一个季度左右,我们会更换一批器型,通过轮展的方式,让所有的南宋官窑器具都能得到被人欣赏的机会,也让参观者能看到更多样的南宋官窑瓷。”叶佳星介绍说。

现在,叶佳星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和喜欢南宋官窑瓷,让南宋官窑瓷烧制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真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此,艺术馆开了一个学习制作的瓷吧,让更多感兴趣的人能够亲身体验官窑瓷的制作,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器具带回家去留作纪念。

叶佳星十分欢迎青少年到艺术馆参观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说到底还是人的传承,我们很想找到这样的苗子,为此,我们也举办过一些比赛,估计小孩子自己参与制作,激发他们对南宋官窑瓷的热爱,为传承和发扬吸收新鲜血液,让南宋官窑这种烧制技艺可以一直传承发展下去。”

本报记者 施芳

上一篇:练球的孩子少、队员少,队员转会教练有烦恼可能... 下一篇:第二轮四川队又输慈世平不满队友离场等(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