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致青春》赵薇处女作大检验

时间:2022-08-24 01:15:22

论辩《致青春》赵薇处女作大检验

话 题 一

赵薇导演的“青春”力度把握得如何?

谭飞:我觉得没有用

>> 导演处女作偏好“致青春” 致青春,致赵薇 《致青春》赵薇的答卷 《兰亭序》世纪大论辩 郭敬明导演处女作:《小时代》从纸上青春到时代映画 赵薇《致青春》值得挥洒的年代 赵薇拍《致青春》,8棵水杉“告别青春” 论辩《一九八四》 导演赵薇:“游牧式婚姻”成就《致青春》奇迹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赵薇还未过青春期 我的处女作 鲁迅的处女作 “处女作”的秘密 致青春――十大毕业旅行地 致青春 “致青春” 《致青春》 汇改论辩 论辩诉交易 关于喝酒的论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论辩《致青春》赵薇处女作大检验 论辩《致青春》赵薇处女作大检验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话 题 一

赵薇导演的“青春”力度把握得如何?

谭飞:我觉得没有用力过度,我认为赵薇表达的青春就是我们这帮70后的(包括部分80后),你问问,谁的同学里没有朱小北、陈孝正、阮莞?谁没讲过一些散发野心的嫩话?

木卫二:不能说整部片子都是用力过度,可以说部分有用力过度的成分,比如女主角的演技用力过度,包括里边有一个女孩在结婚前去见前男友出车祸的桥段,让人感觉很奇怪。大部分还行。

阿木:还算合格吧。但我感觉赵薇把青春表现得匆忙,好像很多事情并没有说清楚。

列孚:我并不觉得有用力过度之处,相反地,力度不够。因为它没有留下任何烙印。

梅子笑:有用力过度的成分,赵薇好像很不满意原著中的伤感的青春,或者说不满足原著里所呈现的青春,于是在电影里加入了很多她自己思考的东西,小说里是2000年的故事,赵薇改成了90年代前期的故事,但是赵薇的这个时间嫁接不成功,让电影里的一些人物行为看起来不恰当,她做的这个社会思考不成功。

曾剑:用力过度。我觉得她犯了所有处女导演会犯的毛病,在处女作中放了太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一定要证明自己多有思想和多有深度。另外,不太宽容地说,一个从大一就走红了的明星,青春期应该特别的短,较常人而言,应该较缺乏青春体验才对,这样的人拍出来的青春片,缺乏肉感。 话 题 二

监制关锦鹏、编剧李樯、导演赵薇这个组合,合作得是否成功?

谭飞:挺成功的,三者融合得较好,这部片原著是女性,影片呈现的角度也是偏女性视角的,三者的调性很和谐,取长补短。至于谁发挥得更好,我个人会排关锦鹏、李樯、赵薇。原因是原著本身就很好,影响很大,关锦鹏对风格的把握让人觉得真实,自然;赵薇第一次,当然有不足,但已经很好了,比蒋雯丽《我们天上见》还好。

阿木:这个组合还算成功,不成功的点在于题材问题,我还是觉得用电影的篇幅来讲青春很难,赵薇应该选择去拍电视剧。我觉得很多细节拍得都不错,铺垫得很好,像阮莞两次去医院,一次帮“小三”堕胎,一次帮自己堕胎,这个细节写得很好。肯定是剧本的功劳,倒是关锦鹏的痕迹在里边很难看出。

曾剑:还行。组合都是伪概念。因为我不知道哪些东西是赵薇的,哪些东西是关锦鹏的。不过这部电影中非常清晰地可以看到gay的世界观:即男人都是坏蛋,女人一律高大全。什么人会这么痛恨男人,只有gay,因为他们受男人伤害最大。

列孚:不算成功,因为除了剧本的苍白以外,电影质感也不足。

木卫二:不算成功。看完这个片子我的第一感受是,李樯作品的神话可以破灭了,也可能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并不像李樯创作《孔雀》和《立春》时的剧本一样,他这次尝试了改编小说为剧本,也许他也没有特别用心去做这个剧本。我听说关锦鹏帮了赵薇挺多的,有时候在一部电影里监制的作用会比较突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这么一部电影。

梅子笑:不成功。关锦鹏、李樯、赵薇这个组合在风格上融合得非常不好,都不如《北京遇上西雅图》,《北京遇上西雅图》风格非常贯穿,但《致青春》的风格是分裂的,能够看到有李樯的黑色残酷青春部分,但赵薇又强调她没有做90年代初期风格的强化,关锦鹏在这方面的发挥看不大出来。就像赵又廷形容的关锦鹏“他也不执导,就是笑着看着赵薇拍,直到赵薇拍了30多条之后满意了为止”。原作品温暖感伤的风格和李樯黑色青春的风格冲突明显,赵薇的搞笑、黑色幽默青春是她自己的创意,但组合在一起,造成《致青春》的风格不连贯。 话 题 三

《致青春》作为一部内地青春片,勾起你的青春回忆了吗?

谭飞:勾起了我的青春回忆,以至于我现在把自己大二时一张特青葱的照片放成微博头像。里面许多细节,都让我感喟。比如:陈孝正和郑微在草坪上亲热,陈孝正把手伸进郑微的衣服,郑微不自信地问:“不算大吧?”陈孝正有些尴尬地回答:“还好吧,我也没摸过其他的,摸着觉得还算大。”―这些细节的东西,经历过的人会感同身受。

木卫二:有被勾起回忆。比如在宿舍打电话、听午夜电台、挂阮玲玉的海报,都挺能勾起青春情怀,但是这些情怀也很容易被一个植入广告就打破掉。我觉得整部电影对青春的表现略有夸张,新生入学、学长泡学妹这些表现得比较漫画式。有时候人被一部电影感动,并不是这个电影拍得有多好,很可能是这个电影的情节和自己的经历雷同,看客自己被自己感动了。

梅子笑:原小说里让我想起我的青春回忆,电影里那些有关青春的空镜头让我有青春的想法,比如阳光下斑驳的树叶、大学生宿舍的空镜等。但电影的剧情却没让我感受到青春。大家感受不到青春的感受,主要还是赵薇把小说里的2000年代的故事移植到了90年代的故事,2000年代大学生活的我们去看了觉得太土了,90年代的人去看又觉得电影里面的故事不是我们的。

列孚:没有,我的青春年代贡献给了大地(当知青),那样的回忆肯定要比赵薇她们要深刻也要丰富得多,没得比。

阿木:没有勾起,我跟赵薇的青春可能是不一样的。我想起的是贾樟柯的《站台》,《站台》里的感情是靠两个人的分分合合走在一起,《致青春》里郑薇和林静的感情表现得太突兀了,尤其是结尾两人的关系走向,太匆忙了。

曾剑:没有。坦白说,它让我很愤怒,它向我们这种贫贱出身的人泼了一大盆脏水,首先,贫贱出身的人不一定就那么狭隘,不一定就没有宽阔的世界观。其次,富人指责穷人的做法本身就不道德,缺乏同情心。 话 题 四

《致青春》的好票房是否胜在赵薇这个话题?

谭飞:部分是因为赵薇,当年喜欢小燕子的人现在也开始回忆、怀旧了。更重要的是,辛夷坞的原著本身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及粉丝群,以及,该片所面对的绝大部分受众是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这些人的文化消费能力正在井喷。当他们拥有购票决定权的时候,他们大多会首选跟自己记忆有关联的作品。这一点,跟《那些年》有相似处,不同的是,《致青春》是女性视角,《那些年》是男性视角,但你不觉得,一个鲁莽女生冲进男生宿舍,见到只穿底裤的男生狼狈不堪,这事儿本身也很好玩吗?

阿木:有部分关系,赵薇这个话题是一方面,再一个是好档期,在《钢铁侠3》没有上映之前先抢了几天票房,宣传攻势也做得比较好。

梅子笑:有关系。这个电影肯定有好票房,这是第一部中国校园青春片,电影整体来说是不合格的,但校园青春和怀旧都是很好的卖点。

列孚:不知。票房好,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当下的观众太好了!好慷慨啊!

木卫二:好票房和赵薇没有关系,像《厨子戏子痞子》这种烂片都可以上两三个亿,整个市场就是一直在变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类片子又是很少有的,恰好抓住了观众想消费的心理吧。

曾剑:很难说是赵薇话题。不是这部电影里的青春拍得有多好,而是这部电影成功勾起了看电影的人的青春回忆。大家都以为自己被电影感动了,其实他们是被自己的青春感动了。这部电影最准确的定位就是:“药引子”。 纯粹拍大学生活不是我的初衷

李樯交给我的剧本是非常成熟的,李樯把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方方面面都是我自己喜欢的一种口味,但也有我临场发挥拍戏,我在拍摄的时候也会遇到和他的剧本没办法完全达到或者需要一些改动的东西,我会立刻跟他商量,他就会立刻去调整他的剧本。电影跟小说的差别特别大,所以如果抱着看小说的心态看这个电影,可能会让人觉得非常的不可接受。但是我也会告诉所有的书迷,如果爱小说那就去看小说,我拍的是电影,是给电影观众看的。我要拍当下的中国,我觉得中国的现实还是比较复杂、残酷、艰难的,我要从写实的角度出发,要还原这种生活的艰辛。但是我把小说中职场的部分取消了,在我看来校园是一个非常封闭独立的环境,如果我们在走入职场就变成了一个办公室的环境,整个电影视角会非常小。我拍片时会感觉电影里的青春界限很难把握,一不留神就变成80年代了,再一不留神就变成2000年左右了,但我们是讲90年代中的青春故事,我们电影里很多主创都是从那90年代中的青春期过来的,近几年的电影里没怎么看到90年代中的人的面貌和生活状态,它会跟当下有些不同,所以才变得很特别。我觉得我电影里拍的青春比我念的大学有意思,如果纯粹是为了拍大学生活,我觉得那不是我的初衷,大学只是给它一个发生故事的环境,更多的是围绕人物的性格,以及更多他们在这几年一起相处的时候各自发生的一些事情展开。

上一篇:新模式未必是好模式 下一篇:中国换届 瑞表吃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