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路径

时间:2022-08-24 12:49:39

略论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路径

摘要:贫困地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文章认为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应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统筹安排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应是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路径取向。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47-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贫困地区是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1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这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其中一个最突出的原因就是农民来自农业方面的收入增长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贫困地区的农民,观念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安于现状、谨小慎微、懒惰安逸的情况比较普遍。农村经济要发展,更新观念是关键,思想观念不转变,脱贫致富难实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由于农民以独立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的时间比较短,经验不足,观念相对滞后,加之经营不善,信息不畅,经济实力较弱,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但必须建立在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不能越俎代庖。发展特色农业是一条致富的捷径。

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是走向富裕,步入小康的关键。农民增收问题,关键是农民就业问题。贫困地区,农村机械化程度不高,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外出务工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外出打工,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学到了技术,熟悉了市场,转变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中一些人,回村办企业,带动了更多农民致富。

2 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我国农村文化教育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与城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文化素质低,难于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已成为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我国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农村卫生服务、基础教育、信息和文化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我国公共服务短缺,特别是贫困地区严重不足。已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抓好公共服务,就是要提供公共产品,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形成政府与社会团体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保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来源。

在农村公共服务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最根本还是要建设和发展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建设和教育建设一样,如果由私人来提供,不能保证农村人口享受到医疗福利,不能充分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而如果由政府来提供,可以通过补贴等方式较为有效的解决医疗资源等问题。因此,政府主导创建和普及农村医疗机制,是保证农村医疗福利的关键。

3 统筹安排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的交通、通讯、水利设施、科技条件、信息及教育条件等基础设施都很落后,特别是贫困地区更是如此。基础建设的力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底子较薄,投入不足,欠帐较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必须予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此,政府扶持、形成合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的职能,对贫困地区,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用财政拨款的方式完善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项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效采纳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适应和促进农村的市场化程度,还应该健全农村的市场体系。

排忧解难、赢得民心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力支撑。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又是受益者,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意义非常重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方面,贫困地区,还可以发动社会和民间的力量,政府采取一些优惠政策调动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建设投资。结合农民自身利益,不摊派,不硬压,群众自愿筹资投劳,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让农民真正感受到政策实在、工程实在、资金实在,同时也解决了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不足、负担过重的问题。

4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主要是指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农民自身素质如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是发展生产、核心是农村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到底还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农民内在素质的提高是支撑农民增收潜力的根本所在。在贫困地区,要抓好文化基础教育,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农民子女的入学率。同时也要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如充分利用农村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绿色证书培训、农广校和“农函大”等,开展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党员干部培训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在贫困地区应要树立典型,加强舆论宣传,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为高素质经营型农民成长创造社会环境。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不间断地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如在农村举办各种各样的短训班,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和对科技人员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来提高他们增收的能力。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社会团体深入农村搞好宣传,在农村形成一种学习科技文化的氛围。为了有效地保护农民的权益,政府应该鼓励农村各种组织的发展,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作者简介:倪秀杰(1964-),女,吉林白城人,任职于白城市委党校,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上一篇:湖南保靖县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调查 下一篇:以集中居住区建设为重点 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