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23 11:38:08

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和达到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我校全体物理教师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多媒体运用培训班,熟练掌握操作多媒体的技术,积极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和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的原则,不断提高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我校物理老师做了以下实践。

利用多媒体具有化小为大、化远为近的功能,展现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学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学生)难以看清的物理现象和数据。一些演示实验,受实验条件(如仪器尺寸小等)的限制,实验可见度低,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不容易观察清楚。例如,在做欧姆定律的演示实验时,由于电压表、电流表的表盘小和玻璃板反光,学生难以看清楚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此时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就会搞小动作,影响课堂纪律,以致难以达到实验目标。为了提高实验效果,达到实验目标,我们利用实物投影的摄像头对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表盘,使两表的示数显示在银幕上,使全班的学生能清晰地看到两表的示数,一起兴致勃勃地分析数据,进而以胜利者的姿态得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规律。又如,在做“造成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的演示实验时,保险丝很细,学生难以发现保险丝是否熔断了。我们也用实物投影的摄像头对准保险丝,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中保险丝是否断了,从而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电路中电流过大是由于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和电路短路造成的。我们利用多媒体在物理实验中具有化小为大、化远为近的功能,轻易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从而达到了实验目标,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功能,展示学生难以见到的生活中的物理情景。物理实验中的很多内容很难通过语言讲解而表达清楚,也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制,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情景、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场景学生很难见到,更不可能都身临其境,课堂物理实验根本无法做。运用多媒体就可以为学生展示这些物理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如讲“船闸原理”时,我们首先播放轮船通过葛洲坝船闸视频,然后提问轮船到底是怎样通过船闸的?引导学生去联想,跟着让学生带着“上游的船如何通过船闸到下游?下游的船又如何通过船闸到上游?”的疑问去观看“船闸原理”的FLASH软件,最后让学生根据软件把船闸原理叙述一遍。又如讲“核裂变的链式反应”时,利用FLASH软件把“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铀核裂变,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有声有景地展现给学生。通过利用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功能,不但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还实现了情境创设,启发思考、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具有动静变化、快慢可调、重复再现的功能,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他自己所需要进一步了解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讲“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通常是学生做实验,然后老师小结得出规律,这样造成规律抽象,难理解,学生死记的现象。现在,我们首先让学生做烛焰在几个特殊点的成像实验,使他们形成“缩小”、“放大”、“倒立”、“正立”、“实像”和“虚像”的概念,然后播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软件,利用鼠标移动蜡烛,引导学生观察成像性质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变化关系,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得出: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倍到2倍焦距之间;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到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大于2倍焦距的范围;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成的像与物体同侧。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在凸透镜的另一侧逐渐远离焦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快慢可调、重复再现,还使由几个点的抽象成象性质变成连续变化的成象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束缚,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我校的物理老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老师的优势,把物理实验视频和物理实验FLASH软件放到学校的网页上,引导学生融进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传递信息快、灵活等特点,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超时空开放,让学生上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上一篇: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品质的几项措施 下一篇: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