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途径的探索

时间:2022-08-23 11:23:34

关于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途径的探索

张洪延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二中学校长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者只有心中有爱,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

潜下心来教书,俯下身去育人。

教育是服务,让师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这是我们做校长的最大心愿。

好的习惯伴随人的一生,甚至影响人的命运。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吧!

每一位初次见到洪延校长的人,都会被他的真诚所打动,被他低调务实、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所感染,也常常被他风趣幽默又不乏睿智的言语所折服。

每天清晨,他总是最早出现在教学楼前,每天晚上,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熄灭。但如果你认为他只是一头吃苦耐劳、垦荒的牛,那你就错了――他也是一匹志存高远、洒脱驰骋的骏马。

他“理念新”。他引领他的团队办“精致的教育”――走近教师、贴近学生、规范过程、完善细节。他经常告诫他的团队:办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教育的深处永远沉静。

他“追求高”。他一直信奉:管理是一种阅历,要研磨;管理是一种态度,要诚恳;管理是一种格调,要高雅;管理是一种气质,要沉稳。他注重与师生平等的沟通、良性的互动。他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追求教育的和谐和公平。

他“善创新”。他善于总结,勤于笔耕,不辍学习。在他的引领下,学校新的理念始终在碰撞;新的思维不断被引用;新的思路不断被构建,学校特色日趋鲜明。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教育中心主任 郑志刚)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根据课程方案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创造性地设计、编制、开发、实施课程,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的能力。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中最关键、最能体现校长职业角色特点的能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有助于学校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基本途径包括:

一、加强课程理论学习,从模糊中走出来

为了实现课程观念的引领,校长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具备关于课程的一般知识,如课程概念、课程观、课程流派、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够整体把握课程的体系,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透彻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能帮助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否则课程目标的落实就会大打折扣。

二、树立新型课程意识,从应试中走出来

课改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知识为中心”大行其道: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校、师生、家长以巨大的代价换来了高分数,也违背了教育的宗旨。课改以后,校长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课程意识,行使课程决策权时,做到既要管教师教书,又要管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用多元的眼光评价学生;既要管学生学,还要管学什么、怎么学、学生学后的变化是否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这同样也是校长新型课程的意识的一种体现。

三、制定课程规划,从无序中走出来

一是重视价值判断。作为一校之长,要有自己的先进价值理念和高尚的追求,要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因此,设置课程时要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干、特色课程为补充、以课程教育为主渠道、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既满足学生共性需求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二是克服执行课程计划的随意性。作为一校之长,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但是还有些校长没有实现观念的完全转变,仍存在着挪用、挤占考查科目课时,随意增加考试学科课时、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这其实是校长放弃了对学校的课程规划,致使许多学科课程课时增加,导致部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增强,降低了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是处理好课程之间的关系。根据课改的要求,从管理层面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三级课程从开发主体来讲虽是独立的关系,但实际上对学生来讲,每一级的课程都很重要,不能偏废。学校要统筹兼顾,总体规划好每门课程课时量和开设的顺序。

四、挖掘课程资源,从失衡中走出来

1.挖掘国家课程资源。在当前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核心课程进行整合和开发,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2.挖掘校内资源。校长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设计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3.挖掘社区资源。我们汉沽有深厚的版画、刻字、书法传统,社区里也有很多这样的艺术人才,我们今后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打造设计出相关的校本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更多的学生全面、个性化地发展。

4.挖掘人力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研究水平和实验能力,作为校长,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在当前基础性的核心课程(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的形势下,我们只有紧紧抓住校本课程,挖掘好校内外资源,利用好教师这个最重要的资源,把课程资源纳入学校课程规划,才能使学校真正拥有开发课程资源的一片新天地,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五、实施课程管理,从事务中走出来

1.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为具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能力。这需要校长引导教师就课程目标进行解读、阐释和校本化的培训,引领教师对国家课程目标进行校本化开发。实践证明,学校课程什么样,学校就办得什么样。就提高教学质量而言,好老师、好教学,不等于好质量,好老师、好课程、好管理,才会有好质量。用什么课程来影响学习品质和教学品质非常重要。课程内容贫乏、落后,甚至错误,最佳的教学方法最终也会导致低效、无效甚至错误的学习。因此,学习课程、教授课程、改进课程、建构课程是校长必须做的功课之一。

2.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为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特色课程的打造能力。打造学校特色迫切需要构建特色课程,实施教学以达到办学目标。校长要引导教师实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对这些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同时,开发课程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以及课程资源上的优势,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校课程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创出学校的特色。

3.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对教师教育素养的助推能力。丰富的课程设置,合理的课程规划,都需要通过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在课堂,而这一切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是摆在校长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以为应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入手,紧紧把握:掌握学情、因材施教,师生和谐、良性互动,精选作业、及时反馈,面向全体、激励评价四个要素,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助推器。

六、实施课程多元评价,从单一评价中走出来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是多元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多样性,不单纯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和结果。我们以为课堂学习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有三个要素不可忽视: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观测学生的学习、解释学生的学习。“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其实就是对照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观测学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解释学生的学习”就是依据前述判断,指导学生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使评价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课堂教学评价好处多多:一是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加成就感;二是使教师可以判断自己的教学活动与目标的距离,找出问题,也能够得到进步和快乐;三是利于学校管理者找出师生评价的依据。

当前,学校管理者对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比较重视,但对课程评价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缺少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这也是我们今后改进和提高之所在。

校管理学》,萧宗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我推荐的书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张竹明译,译林出版社

上一篇: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下一篇:以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