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案例分析

时间:2022-08-23 11:09:22

《常见的碱》案例分析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对话、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问题――“生成”,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前必须进行一定的“预设”。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常见的碱》这节课我充分体会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这一对矛盾的重要性。

那节课的引入非常顺利,很快就进入了“几种常见的碱中的氢氧化钠”这一教学环节。同学们在看动画的同时很轻松地记住了氢氧化钠的俗称,从鸡爪子的变化中得知了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从生石灰溶于水的实验中了解了熟石灰的由来。

首先同学们自己做了碱与指示剂作用的实验,并得出了正确结论。然后我让同学们回忆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CO2与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我给予了肯定,接着又问道:“那么CO2与NaOH溶液反应吗?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说完我向一个已经收集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了NaOH溶液、摇晃。同时,同学们发出尖叫声:“塑料瓶为什么会变瘪呢?”有一位同学说:“因为内部压强小了,大气压力压瘪的。”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我接着又问:“为什么内部压强小了呢?”学生们沉思不语,突然一位同学站起来:“我知道,因为NaOH溶液中有水,CO2溶于水了,所以气压小了”我一愣(第一个生成),没等我说话,另一位同学就说:“还可能是CO2与水反应了,所以气压小了。”我几乎呆住了(第二个生成),学生们的回答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我们在讲NaOH,学生怎么总是把CO2与水联系在一起呢?于是我说:“NaOH溶液中除了水,还有什么呢?”有一位同学敏锐地回答到:“可能是CO2与NaOH反应了,气压小了,塑料瓶变瘪。”我眼前一亮(我的预设),终于出现我想要的答案了。于是便说:“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变小的。我们对照着CO2与石灰水的反应方程式,把CO2与NaOH反应的写出来吧。”在我说完话的同时,发现几名同学不情愿地拿出笔来,看出来他们对我的结论有点不服气,这时下课铃响了。

下课后,我反思这节课觉得很失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没有考虑到学生以前知识的储备没有做到课前充分备课,忽略了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造成预设不足。二是盲目追求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的完成,忽略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是哪种结论正确,会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探究的过程。而我没有把握住课堂生成的问题,没能处理好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细细想来,有备而来,有备无患,不上无准备之课,这些都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前提。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利用教学智慧机敏地处理教学中的生成问题是关键;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从而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并把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教学资源,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新课改不能离开依法治校 下一篇:让数学课堂中的意外绽放出美丽和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