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的时间意识

时间:2022-08-23 10:17:59

今人的时间意识

苏鲁,山东日照人,生于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名作欣赏》杂志上旬刊副主编。

上一期我们从“双11”谈到了今人的时间概念,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值得我们继续加以讨论。来自草根而被商业绑架的“双11”和来自西方的平安夜,具有相同的特征,就是消费和狂欢。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线上,后者是线下。对于青年一代来说,这是颇受欢迎的两个日子,相形之下越发落寞的则是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通信和交通的空前发达,已经使得那种游子思乡泪涟涟的景观逐渐失去了土壤,从而也弱化了春节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在家人团聚的意义之外意味着很多烦恼。“双11”和平安夜则完全不同,它们与遥远的家乡无关,与沉重的传统文化无关,它们是青年人自己的节日,而青年一代却逐渐地背离了自己的传统。

让我们说得更直白一些,世界是青年人的,但今天的青年人似乎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担当能力,他们追求物质、即时享乐、拒绝负重、随波逐流,并且与自己的传统一刀两断。他们从这里走过,但不曾留下足迹,悬浮在离地面五十厘米的地方,然后被历史风云吹散得一干二净。

当说到时间,我们想到的是什么?首先是各种日期,比如最为切己的生日,比如“十一”、“双11”,比如现在是2014年;其次是各种时间规划或限定,比如上课、上班时间,比如生产周期、工作周期,比如倒计时和截止时刻。当然,这两种时间概念通常是交融在一起的。还有一种情况,一说到时间,我们发出的经常是“最近很忙”“我没时间”“找个时间聚一聚”之类的感叹。这些大概就是今天人们对时间的主要理解了。时间仿佛是摆在每个人眼前的一把刻度尺,它被精确划分,而我们只需要在上面一步步来挪动。如何有效安置时间、能否充分利用时间,决定着我们能否实现自己的种种欲求。我们姑且称这是一种空间化的外在时间。毫无疑问,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是有重要作用的。然而,一种更为本真的内在时间,却几乎被遗忘了。我们已经习惯于周一到周日的区分和循环,但它仅仅是一种便于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权宜之计。存在“周一”这样一种事物吗?进一步来说,存在“2014年”这种事物吗?答案是否定的。时间不是事物,而是永无止境的流逝、没有缝隙的连续以及绵延不尽的涌动。对于那些被科学化、空间化思维熏染的大脑来说,这样去描述时间显得过于感性而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恰好是你无从去度量和计算的。条块化、度量化的时间具有了资源的价值,我们付出得越多,获得的回报可能越大。但人之为人,不在于将自己设定为投入―产出模式,不在于能量的新陈代谢。只有从内在时间出发,我们才能体悟生命的意义。

说到生命,我们又会想到什么呢?今天人们的思路不会偏于这三点:成功、享乐和养生。“成功”是生命当中的核心词汇,人们的一切活动在围绕着它而被组织起来,甚至从幼儿时期迫不及待的早教就已经开始了。纷纷攘攘的几十年被“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两个词一笔带过,最终落实到车子、房子这些硬件和权力、人脉这些软件上。“只要快乐就好”的论调在今天不会有太大的市场,那种“一箪食一瓢饮”的人生规划不属于这个时代,能否快乐则与成功学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而快乐和享乐有着巨大的差别,后者首先意味着占有。作为投入―产出模式的人生,必定带来诸多损耗,热爱生命于是演化为汹涌澎湃的养生热潮。养生是课间操那么简单的事吗?不是,它是有钱有闲的伴生物,这就又回到了成功的原点。当然,说到生命,我们还会想到诸如“尊严”“平等”这些词语,但于今人而言,它们不是日常话语,还没有融入我们的血液,与成功、享乐、养生比起来,它们更像某些特定场景下的“腔调”。我们似乎淡忘了,生命在最本真的意义上,意味着时间的流逝、相续和绵延,意味着有生有死。而生命意识,则是一种余晖般的静默、水流般的激情和淬火般的体认。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生命之流同样是蓬勃的、常新的,它就是新奇和创造本身。这些描述同样过于感性,并且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今人已经将生命改造成了机器轰鸣的车间,不能解决问题的都是亟需裁撤的冗员,包括生命意识本身。

离开了本真的时间意识、生命意识,会有怎样一种历史意识?或者说,在今人的精神世界里,还有没有历史意识?历史意识不是教科书中学到的帝王将相朝代更迭的历史知识,不是探佚钩沉窥视打捞的历史兴趣,也不是剥皮剔肉删繁就简的所谓历史发展规律的考证,而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般的深刻体悟和精神自觉。生命之流就是时间之流,这条没有岸边、没有河床、没有形体的河流兀自在那里流淌,个体生命必然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上游气息,在这湿润清凉的轻拂中,怀想、领受、孤寂诸般情感猝然而生。在今天,一种被广为接受和使用的历史表述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这一表述如此权威,不仅圈定了我们的历史视野,而且界定了我们看待历史的方式。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改革开放。而80后、90后年轻一代,生长于“30年以来”以成功学和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中,便只剩下了生活回忆意义上的怀旧,而根本没有生出历史意识的芽来。更早一些,这一表述是“在万恶的旧社会”。凡此种种,只能说明这是一个匮乏历史意识的时代。

消费本身正当且必要,而消费时代需要我们警惕;传统总会发生演变,但背离传统却需要我们反省。这些都是生活层面的。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更是生活表象之下的“意识”问题,当关于时间、生命和历史的意识变得僵化、功利和淡漠,我们必须要考虑:生存还有什么意义?

上一篇:班长竞选发言稿 下一篇:了悟生死,解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