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 欢喜阅读

时间:2022-08-23 10:08:10

喜欢阅读 欢喜阅读

摘要: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发展学生课发阅读;分享阅读体验,陶治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关键词 培养 课外阅读 习惯 喜欢

“有多少人由一本书的阅读而开始其人生的新时代呀!”对于一个人来说,审美情趣、气质修养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儿童的阅读应该受到重视。儿童是主体,应该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即自主、快乐地去阅读;快乐阅读,即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向往着阅读。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是开展阅读活动的关键。

(一)生生共读

根据教材特色,整合单元课文,进行阅读拓展。教材,囿于识字、写字的安排,篇幅有所限制,倘若仅仅停留在教材上,学生的阅读难免有不足之嫌。鉴于每单元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编排的体系特点,进行同题阅读拓展,则课内学习与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相得益彰。例如,学习《鸡毛信》、《“诺曼底”号遇难记》时,《魔法师的帽子》、《吹牛大王历险记》……各种版本的有关遇险的书记,人手一册;学习《草帽记》、《包公审驴》时,《阿凡提的故事》、《包公智谋断案故事》、《诸葛亮智谋集》、……各种各样的智谋书籍又成了学生们的新宠;学习《太阳》、《只有一个地球》时,《神奇的宇宙之旅》、《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1个宇宙之谜》、《十万个为什么》……关于宇宙、自然的书本炙手可热。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眼睛,一颗属于自己认识生活的心灵。在学生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给学生语言与格式的约束,而重在使学生活化阅读,读出生活的学问,让学生心灵自由成长。那么,喜欢课外阅读,就不言而喻。

(二)师生共读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我是比较感兴趣的。而我第一次捧着进教室的是《伊索寓言》。时值课间,三三两两的孩子见我看得有味就围上来问:“老师,您看什么?”“《伊索寓言》”“好看吗?”“老师觉得好看!”“我也想看看!”一本书只能让一名学生先阅读。可是,隔天就不止一名学生捧来《伊索寓言》。第二天,第三天……拥有这本书的孩子越来越多,或买或借,我们一起阅读,孩子们很高兴。从师心理诱惑孩子喜欢阅读。

我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阅读学生喜欢的故事给学生听,或者选择经典、有趣的儿童读物读给学生听。阅读前,设置一下悬念吸引学生听得更仔细,或者来个“且听下回分解”勾起学生们的“馋虫”;朗读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学生听得行云流水一般,好模仿的心让他们蠢蠢欲动,自然而然走到这一条道来。当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时,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老师喜欢读的书很多很多,比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等,因势利导地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阅读零距离,我也主动了解孩子们喜欢的书,读孩子们喜欢读的书,聊孩子们喜欢看的书。比如,《列那狐的故事》、《世界五千年》、《比得兔的故事》、《小公主》、《皮皮鲁和鲁西西》……学生总是兴奋地跟着老师阅读。

二、引导快乐课外阅读

快乐是驱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轮滚滚向前,是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之有效的关键之举。

(一)绿色书柜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单独的阅读有其局限性。显而易见的是,每个家庭的藏书量是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资源有局限性。班级有了书柜,阅读就有了开放性,每个同学便享有个人数十倍、上百倍的读物。而且,书柜里的每本书都夹有个性化的书签,树叶、花儿、星星,更添童趣、更加人性化,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记录阅读者、阅读次数,每月、每学期统计、评选“最受喜爱的图书”时,一目了然。也因为“最受喜爱的图书”的评选活动,书柜里的书都是学生们自己阅读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堪称“精品”,而且这些“精品”随时有新成员加入,过段时间会由自己的主人“弃旧迎新”。书柜里的“血液”总是新鲜的,总是富有蓬勃的生命力,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书柜。绿色书柜,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及范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展阅读策略。

(二)鼓励同行

“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美国著名作家詹姆士如是说。对那些热爱阅读或阅读进步大的学生,我常常在他们的书本或阅读本上加以激励的语言。当阅读的热情得到了赞扬,当阅读的进步得到了肯定,学生的阅读激情也因此得到了唤醒和鼓舞。

要让学生品尝课外阅读的乐趣,要有持久的鼓励。不仅仅是教师给予学生鼓励,推广开去,对那些热爱阅读或阅读进步大的学生,学生之间也要赠与激励的语言,如“你读得很感人,“你看得很认真”,“你和作者心连心了”……让学生总能毫无后顾之忧地畅所欲言,大胆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不断提高说话技巧,在交流中碰出更多的火花,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分享阅读体验,陶冶学生情操,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途径。

个性笔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感受因人而异,同学间在班级内定期分享阅读感受,会提高阅读能力。更何况,同班同学因兴趣不同阅读范围也不同,定期的确分享,有助于互相学习优点、共同成长。学生们有机会和同学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契机。

书面笔记有利于多方位的反复交流。无论是写读书笔记,还是制作图书报,既可在年级交流、分享,又可在全校范围互相学习。如读了《一千零一夜》,有同学写出这样的文字:“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勇敢地站起来,要想想辛伯达,在死亡的边沿徘徊,依然寻找生存的希望,以至于在七次航海失败后,又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

(二) 乐于口述

大纲指出“在交际中注重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才能使学生的语言不断丰富,知识不断增长,语感不断增强。

有一次关于“我们一家人”的 介绍,学生不仅是说清楚,有的说得生动俏皮,不乏幽默感。如“我家有三只虫,妈妈是勤劳虫,整天忙忙碌碌;爸爸是懒惰虫,下班回家就是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我是快乐虫,总是无忧无虑,到处都有我的笑声”。“我是个鬼,妈妈说我是个懒惰鬼,奶奶说我是个淘气鬼,爸爸说我是个贪吃鬼” ……学生们说得不亦乐乎,听者意犹未尽。这不就是快乐阅读“熏”出来?

易于动笔

写文章没有什么窍门,只有“勤读书”并多写才能写好,强调了博览群书的重要性。阅读是训练写作的最佳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获取阅读信息的同时,必然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有所感知。所以,应该坚持读写整合,让学生读中悟写。多看书,不怕看杂书,关键在于“看”的同时要“记”,一是记录精彩的语言,二是记录读书时最深的感受,即多动笔。学生们喜欢阅读,快乐地阅读。让学生深有体会,书籍是个广阔的天地,开卷有益!

总而言之,教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乐阅读的心,才能培养学生拥有一颗喜欢阅读的心,一颗欢喜阅读的心。参与快乐阅读实践,分享阅读体验,使阅读成为教师和学生的终生习惯。

上一篇:一个“不自信学生”的转变案例 下一篇:学习 反思 实践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