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旅游发展初探

时间:2022-08-23 09:07:56

蓝色旅游发展初探

“蓝色旅游”这一概念现已被广泛使用,许多滨海经济区也都对这一新兴业态趋之若鹜,但对于“蓝色旅游”的发展脉络及发展方向尚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蓝色旅游研究进行了梳理,试图为“蓝区”旅游发展理清思路,探明方向。

继“绿色旅游”、“红色旅游”之后,“蓝色旅游”又成为一大热点,但究竟什么是 “蓝色旅游”、应该怎样发展蓝色旅游呢?

对于以海为本的“蓝色旅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早期。1730年在英国的Scarborough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海水浴场,1754年,英国医生Russel发现了海水具有特殊的医疗功能,率先在布赖特使用“水疗法”开发海滨疗养场,使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滨海疗养康复地,这便是世界滨海旅游的雏形;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滨海疗养娱乐大肆流行;20世纪中叶以来,休闲度假则成为滨海旅游发展的主体模式。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滨海旅游也迅速崛起,继60年代风靡全球的阳光(Sun),海浪(Sea)沙滩(Sand)“3S”旅游之后,又出现了外加风景(Scenery)安全(Safe)服务(Service)伴侣(Sex)舒适(Satisfaction)风格(Style)的“9S”滨海旅游,对整个旅游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开始,滨海旅游的发展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滨海旅游开发管理被提上国际议事日程。地中海及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注重滨海旅游开发研究,成立专门的海洋旅游发展组织,召开滨海旅游专题性会议,讨论海洋旅游的发展问题。1990年,“世界海岸与海洋旅游大会”在夏威夷召开,与会者主要探讨了海岸和海洋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1995年,印度洋旅游组织(IOTO)成立,来自印度洋沿岸18个国家的100多名成员就加强海岸带管理和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建立了印度洋区域旅游数据库和海洋旅游电子信息网络平台。

以海为本的“蓝色旅游”这一名词最先是由The Reef Atlantis 于2000年作为天堂岛酒店的一种经营理念提出的,主要是指给前往巴哈马群岛度假的人及其它游客提供一个与海洋互动、体验滨海旅游乐趣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机会;在我国,2010年9月,在“台州·中国海洋海岛旅游高峰论坛”上,旅游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首次提出了“蓝色旅游”的概念,指出蓝色旅游“是运用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依托滨海、海洋与海岛产业和特色文化资源,依据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整合开发滨海城市、海鲜美食、渔家风情、文化娱乐、产业旅游、购物旅游、邮轮游艇和休闲养生等多元化与系列化新兴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旅游产业”。

“蓝色旅游”确实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但如果只是盲目跟风不求甚解,将有可能破坏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我认为“蓝区”旅游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1.正确制定蓝色旅游发展战略。战略指导实践,是决定成败的上位解。这种决策性的框架搭建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专业理论的支撑。中国海洋大学张广海等(2007)在《我国滨海旅游发展战略初探》一文中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发展战略进行选择,构建出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战略体系和支撑体系,以求指导我国滨海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大连大学旅游学院肖瑜(2011)在《黑龙江对外贸易》上发表“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一文,结合辽宁省的既有条件,建议其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特色小城镇旅游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人才战略五大发展战略,提出统一规划开发、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沿海经济带内各市之间及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合作等建议。借助专业理论及专家人才来加强战略研究,将从宏观上指导蓝色旅游的良性发展。

2.合理利用蓝色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和载体,有些旅游资源是可再生的,有些则是不可再生的;有些是适用于旅游活动的,有些则存在着诸多的隐患。我们可以结合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海洋旅游资源票赋谱和海洋游憩话动谱进行细化,筛选出适合本地的蓝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结合中国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现状,建立蓝色旅游管理体系,从大旅游的高度来认识和利用蓝色旅游资源。

3.科学规划蓝色旅游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先行。蓝色旅游区域规划应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促使各区域协调发展,避免建设的无序性和重复性;统筹滨海腹地、海岸带和海域的开发建设,统筹海陆产业、生产要素配置、基础设施构建和生态环境治理,以海洋开发建设带动陆地开发建设,形成开发海洋、提升沿海、带动全域的蓝色旅游发展新格局。

4.深入挖掘蓝色旅游文化。重视海洋旅游文化挖掘,强化滨海旅游文化建设,是面向海洋世纪的必然要求,任何旅游的发展都离不开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早在1999年,青岛海洋大学曲金良教授就在其《海洋旅游文化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中罗列分析了我国滨海旅游发展中在海洋文化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2011年卢飞在《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进展》中对于滨海旅游消费文化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进行了总结分析;2005年刘桂春、韩增林又在《我国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义探讨》中,对国内海洋文化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我国海洋文化的地域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海洋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指出海洋文化建设应积极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5.高度重视蓝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蓝色旅游也不例外。骆乐、刘海为(2009)的“上海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结合上海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和旅游现状,通过对游客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了影响上海旅游发展的若干制约因素,为滨海旅游开发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滨海城市要实现本地蓝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SWOT分析,必要时成立专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对当地经济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对于国外蓝色旅游发展研究,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国家“蓝海战略”驱动下,山东、广州、浙江、福建、辽宁等多个沿海省市都闻风而动、乘势直上,纷纷将“蓝色”作为当地旅游的特色与本色,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相信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丰富,蓝色旅游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作者单位:威海职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上一篇:垃圾短信脏了谁的脸 下一篇:谈太极拳的虚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