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思想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影响

时间:2022-08-23 07:41:14

儒释道思想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影响

摘 要:中国伟大的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深受世人瞩目,也是公认的世界艺术奇观,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生动而又真实的写照。本文从儒、道、佛三个方面分析了古典哲思对古代造园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园林;造园艺术;儒、释、道古典哲思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很多值得人细细揣摩的艺术形式,假山就是其有的艺术形式之一,这种垒石的艺术中蕴含着中国人深长的哲思。它是人们运用各种石料进行“叠”、“掇”的,既做出一片奇妙风景,也表达演绎着创造者的一片心灵。而“据一园之形胜,莫若山”,无山则不为园叠山理水。中国有句古话叫:“水系易成,山势难立。”一旦山势已立,那么一园之中的风景大体也就具备了。真正的叠石者,不是简单地所谓“石工”,仅仅把各种乱石堆叠放在那里即可,他们是真实的艺术家,表达着丰富的情感,独抒着自己的性灵。

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园艺设计者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文化修养以及等方面。“儒释道”这三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典造园艺术,而对园林中的假山造景影响最深的还属道家和佛家思想。

1 儒家思想与古代造园

儒家思想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其对空间严格的秩序设计理念,对古典园林也影响颇大,尤其是皇家园林和部分寺庙园林,如艮岳、琼华岛等。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一方面借题寓意超凡出世,另一方对园林景观却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古典文人园林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社会情感,这种对社会依赖的感情,导致了园林设计寓含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园林中的叠山制作就深深根依于道家与佛家的哲学精神。说道禅哲学深刻影响着园林及假山的造景,不如说是因为它们深深影响着中国的美学,使之强调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要去开表象,除去美与丑的分别,一切美皆应顺应自然。古今素来有“丑石”之称,而这石之“丑”,却是反语,其与“奇”同义,是对石的一种赞美,我们一般所欣赏的石,通常都是奇形怪状,没有太多绚丽的色彩和符合规范的形体,这颠覆了人们对美的概念的理解,而却体现了道禅哲学一种超越美丑的智慧。

2 道家思想与古代造园

道家哲学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造园的堆山砌石技法。中国画论中有“卧游”的说法,中国的山水画是满足人们心灵需要而获得特别发展的。假山亦是如此,它也是人们“卧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假山是真山的代替,将山林之景浓缩于庭院之中,以尽情享受卧游的乐趣。而这一想法,包含着中国人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旨趣。假山外,山水画、顽石、盆景等都是这种愿望的表现形式。自汉代以来,所谓“叠石像蓬莱、方丈、瀛洲三山”、“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这样的思想一直伴随着中国园林假山的发展,它与道教思想影响有关。虽说这只是人们想象中的仙山,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已是山的一种代替形式。

人们经常会说,一座极具艺术感的假山看起来好似真山一样,真真假假,那么到底何为真何为假,有时也极难以分辨。作为中国园林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假山,其与真山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相对却微妙的关系,不似却胜似之。假山创造的重点是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导人们去联想,而这个所谓的想象不光是使人产生关于真山的联想,因为如果仅仅是由虚想到实(假山想到真山)、或者由体积上的小想到大(小山想到大山),这样的联想又有什么意义呢?假山的绝妙之处,不在于这座“山”,而在“有无”中,在于这假山与周围事物所构建的奇妙意境,以及带给人的感受,在虚与实、似与不似、真与幻等构成的微妙关系之中。计成说:“有真为假,作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假山之中寄寓着艺术家独特的体验和创造,它是大自然与假山制作的艺术家之间匠心独运的设计,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假山便富有了与众不同的价值。

如果说假山胜过真山,也许这样说有些人还是不会同意。但其实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观点。董其昌说:“以径之其怪论,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山水画高于真山水在于笔墨绘画的精妙,笔墨并不是一种纯然的形式,而是表现艺术家心灵的语言,这些艺术家们用心灵照亮了所谓的“山水”,用笔墨鉴于纸上的画而表达出来。我们所见天然的山水是一种外在的对象,是与人的心灵并无任何关系的物质。而山水画表现的却是一段心灵的轻歌,是人的一种感情和内心声音的一种表达,这当然要高于一般的真实的物质。假山也正是奇妙在这里,它虽然是对真山的一种隐括,但却是假山创作者创造的作品,通过艺术家心灵的浸染,所以一块没有生命的硬邦邦的石头从此如同有了生命力,显得充满灵气。我们所看到的假山,所呈现的不仅是一种对大千世界的概括,更是中国人心灵的创造,别具艺术感的假山带给人的是一种难以用言语描述的震撼和美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中的假山才是值得去体验的“真山”,显示的是一种真实的生命力,也因此它在创作者的凿石工具下更能展现山的风貌和山的意义,也更能彰显出灵动的魅力,以致在园林中就能体现自然造化的内在精神。人们通常说一极好的山或山脉像是假的,而说一极好的假山像极了真的山,其实这都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的同一个问题,在中国人看来,假山于真山,更能体现山水的特征,更能表达山水的意境。假山与其他中国艺术形式一样,就是要表现这样的意境和精神,“山”只是它借用的符号。中国的艺术家将石头通过心灵的浸染雕琢,使石头变成了有灵性的事物,假山艺术,是对“山”的真实意义的发掘,也是对世界真实意义的发掘。

3 佛家精神与古代造园

中国人的假山观念中,经常会提到“幻”,其实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而这又与佛教有关。首先佛教盛行的唐朝喜用假山,特别在一般寺院中经常能见到。“假山”这个名字一开始可能也与佛教有关。佛教将方便法门称为假门。故人造之山称之为“假山”。唐诗中也有相关大量相关的记载。例如郑谷《七祖院小山》中说:“小巧功成雨藓斑,轩车日日扣松关。峨眉咫尺无人去,却像僧窗看假山。”在僧窗中看假山,悟到了世相的幻意。假山虽不是真山,但却带有幻意。

其次,假山欣赏中深深地蕴藏着中国人独特的智慧。“佛教认为,一切世相,都是因缘和合而生,都无实性,都是假名,如镜花水月,飘渺无痕。一切法相,都是假有,其性为空。假山之名,是假它而得名,本无名,名之者,借而已。”故一切皆幻。假山者,开方便之门也,是一个幻相、虚妄。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假山使人们了解世时幻相,在园林中,也是表达园主对世界的一种抒发和认知。世间的真山,在佛教看来也是所谓的幻相。僧人都好建假山,其实就是想劝诫人们不能执著于现实的迷惑,放下一切虚妄。

中国艺术的这种“似与不似”的精神魅力,就这样通过真真假假的假山展露了出来。我想,要是没有这种独特的佛家幻的哲学,中国可能就不会发展处这样经久不衰,广为传颂和发展的假山艺术了。然而中国的假山也并不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如果随便扔几块石头置于园中或林间,那不能叫“假山”,只是没有章法的堆砌。那是虚假的山,没有山的意味、山的精神。假山绝不是胡乱堆积起来的石头。你看狮子林中的每一座假山,细看之下,有哪座不是匠者精心砌筑的?假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需要叠石,依照画理、艺术创作基础,并根据创造者的灵魂来垒石。身为这个时代接班人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深刻理解这样一份特别的艺术,将它以其最纯粹的方式延续下去呢?

(收稿:2013-10-22)

参考文献

[1]朱良志著.真水无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2010年4月第2次印刷,197-200

[2]明.计成著.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彭一刚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政府部门中园林绿化管养的风险管理 下一篇:对北方地区园林树木夏季养护技术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