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识字与实践活动的完美结合

时间:2022-08-23 07:26:50

小学语文中识字与实践活动的完美结合

摘 要:识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阶段,特别是一些教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在教学生识字的时候还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每天重复地读写生字,以此来加强记忆,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生字,而且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为此本文试图从实践活动中教会学生识字,提升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识字 实践活动 结合

小学生进入校园,第一步要学习的就是汉语言,汉字的学习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他们每天都必须学习的功课。然而,现阶段,特别是一些教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在教学生识字的时候还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每天重复地读写生字,以此来加强记忆,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生字,而且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选择一种好的方法来教学生识字就显得非常必要,为此本文把识字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小学生识字的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曾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一、识字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小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掌握了一些口头语言,这些口头语言是其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的,正是这些口头语言为其进入小学后学习汉字、阅读文章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在识字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调动起来,同时借助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教学生识字,这样便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人教版)《识字(一)口耳目》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生字,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写教学,而是要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因为这些字都是一些象形字,通过图像来认识字,这样就显得简单得多。

小学初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大都在7—10岁,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的活泼,喜欢活动和玩耍,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能长时间地关注同一事物,他们喜欢具体的事物,有较好的记忆力,但是学得快,忘得快。为此,教学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去记忆词汇,去认识生字,而是要想办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采用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或者具体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认识汉字。

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识字

1.利用媒体来进行识字,让学生从实践中快乐识字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在小学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例如,教室里的墙报,走廊里的标语,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以及校园内的警示牌和各种标志语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的时间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教孩子们认识这些字,因为孩子们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字,只要教师教他们认识了这些字,他们就会通过反反复复的观看而牢记在心。

(2)通过同学的名字来认识字。上了小学后,很多学生都能记住同学们的名字,但是很多同学却不会写这些字,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多学些字,教师可以把全部同学的名字制成卡片,贴到课桌上,让他们对他们的同学对号入座,经过反复几次练习,很快同学们就可以认识同学的名字。

(3)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识字。在学校教室里有很多物品,这些物品有:课桌、凳子、讲桌、彩电、空调、电脑、投影仪等等,如果把这些物品上都贴上标签,学生一见到这些物品就知道这些物品的名字是怎么样的,就可以认识这些字。此外还可以把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也做上介绍牌,方便学生学习认识这些花草树木,认识这些树木和花草的名字。

(4)创设环境,通过展示、交流识字。教师可以在班上创建一个识字专栏,每一天派一个同学把自己认识的字拿到专栏上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包装盒、包装袋等物品,收集自己喜欢吃的食品的包装,把上面的字记下来进行相互学习,这样,很多食品、饮料的名字就被认识了。

2.通过社会生活,让学生自由、快乐地识字

(1)通过宣传标语、广告牌等识字。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所以学生每时每刻都会和文字有联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旅游,无论是在街上玩耍,还是在学校,都会碰到很多宣传标语和广告,这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多问,通过这些宣传标语、店铺名字、广告牌等来认识更多的字,这样不仅认识了字,还增加了知识。

(2)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到博物馆、画展、超市等等参观,这时学生们肯定兴致大增,因为没有想到学习还可以在教室外进行。

三、结束语

识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所以,教师要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制定好的教学方案,以便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识字与实践活动的完美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这种方法也适应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来更好地教学生识字。总之,合理的实践活动一定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

参考文献

[1]龙雪艳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对策[J].神州,2013,(08)。

[2]黄达红 浅议小学识字教学[J].吉林教育,2008,(05)。

[3]姚景福 浅谈小学识字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08)。

上一篇:生物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 下一篇:小纸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