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拥有“点石成金”的本领

时间:2022-08-23 06:25:32

让学生拥有“点石成金”的本领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给育才学校的学生讲了这么个故事:说一个道士能点石成金,有一次点金之后让徒弟每人挑选一块去花,徒弟们都想挑大的,于是挑个不停,只有一个徒弟不挑金子,而是盯着道士的手指看,道士问他为什么不挑金子,他说金子虽然好,一花就没有了,我相中了师傅你点金的手指头。从这个故事,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我们求学必须要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这样,你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毫无止境地去探求知识,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个故事虽然很简短,却对教育者的功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从教生涯里你是否想过,每日呕心沥血,为什么有的孩子干学不开窍?为什么有些孩子刚学的知识一变化就不懂了?为什么有些孩子书本知识虽然背得牢,却不懂得变通?如何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知识是学了来用的,而不是学了来背的,教育是门人学,理当以人为本,我们在探索教育的道路上,应该勤于思考,为学生指出学习的方法、道路和途径,让他们能够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

一、用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有一份执着和热情,工作就好进行多了。情绪具有传染性,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精神互动,将知识注入丰富的情感,学生一定会感受得到,这样在课堂中他才能随着你的情绪而动,知识就这样活生生地走进他的心里去了。他吸收了知识,就会收获成就感,不知不觉中就会经常回想起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刻,与自己别的认知结合在一起,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

以语文课为例,课堂中,你学生认识了一个“大”字,你还要告诉学生,这个“大”字,怎么理解它。为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教师还要用饱满的语调,肯定的眼神鼓励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回答、想象和对比,当整个课堂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也认识和理解了“大”字,也会更加期盼着上你的下一堂课,听你讲下一个字。这样,在情感的带动下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心灵的土壤里了。

二、钻研探索儿童心理,让知识衍生知识

掌握知识,不是仅仅为了掌握,还为了运用。其实,让学生自己去开发自己,远比外来的力量效果好得多。内因决定外因,这是巅扑不破的真理。一个成功的教师,要深谙儿童的心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把他们引入高雅的知识殿堂,教给他们最适合他们探索未知的思考方式,让他们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

以信息课为例,教师教会了学生使用搜索引擎中使用关键字搜索的方法,就提示学生,用我们新学的知识,把另一学科的相关知识搜索出来,这样,牛刀小试的学生会纷纷获得一种成就感:利用网络工具,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很远的范围。鼓励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取知识,远比你硬塞给他要好得多。

三、教学生手脑并用,拥有思考和创造

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题的桥梁。”课堂上总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学生,它也许特殊到被一个教师接受不了的程度,上课不听讲,专门搞破坏,好好的东西一到他们手里就变成了废品,每天不折腾出几个事来都是意外;而恰恰这样的孩子将来也许就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在自控能力比较弱的小学时代,也许他表现得不尽如意,但如果我们能够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思考方式来动手,那么他们动手的方式也许就会变得极具魅力。

四、丰富的课外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基因使他们具有不同的禀赋,如果仅仅靠学校的书本知识,是不能满足他们健康成长需要的。学校应该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并扎实开展起来,让学生的情感不断地渗透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得到方方面面的体验和感受,并良性作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塑造他们丰沛健康的人格萌芽,成为血肉丰满,感情丰富的“人”,小学教育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如今的独生子女,少了太多的情感体验,得到太多的关爱宠护,形成了太多的问题性格,小树参天,需要不断扶正修直,指能点金,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至关重要。

上一篇: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下一篇:关于儿童早期识字的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