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消费者垄断

时间:2022-08-23 06:15:36

浅论消费者垄断

Discussion on Consumers Monopoly

Song Dai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齐齐哈尔 161006)

(Qiqihar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Qiqihar 161006,China)

摘要: 在很长时间以来,经济学家忽视了一个与市场结构相关的重要问题,这就是在几乎所有的市场结构理论中,厂商或供给者一直是市场结构不变的主导力量。这种假说在古典经济时代有其理论意义,但是却会令理论经济学对于现实社会的经济情况的解释能力大大缩水。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与厂商相对立的经济主体对于市场的影响,提出一种全新的市场结构假说,即――消费者垄断。

Abstract: In a very long time, economists neglect the important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market structure; it is that the manufacturer or supplier has been the dominant force in almost all of the market structure theory. This hypothesis have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n classical economic times; however, it will reduce interpret ability of theoretical economics to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reality.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arket structure hypothesis―consumers monopoly, aiming at the effect of economic subject as opposed to the manufacturer on the market.

关键词: 市场结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凯恩斯

Key words: market structure;productivity decided to production relations;Keynes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61-01

0引言

伴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现代社会已经呈现出与古典经济时代不同的生产关系结果。这个结果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市场结构问题的影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生产能力的空前发展会达到一种令人惊异的地步,过去需要解决的社会产品短缺问题正被另一种形态的社会问题所取代。正是由于这种质变,我们的时代才会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接纳一些全新的经济理论的出现。

1消费者垄断的经济学意义

不知从什么时代开始,经济学家便把垄断这种独特的市场结构与厂商的作用力联系在一起。市场中的垄断被定义为只存在单一厂商的市场结构。自从克拉克提出市场结构假说开始,经济学家们就相信只有厂商会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

市场结构假说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等提出的一套解释当时美国产业结构问题的经济学假说。在这套经济学假说中,市场被分成了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经竞争市场四个不同类型。在解释这四个市场结构的异同时,经济学家克拉克引入的是市场上厂商数量多寡作为主要区分标准。

厂商数量最多的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意味着无限的厂商数量与自由的进入与退出市场的机制。

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们发现所谓的无法计数这个先决条件在现代市场中的约束越来越多,在信息社会,真正的无法计数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科技手段的作用下,所应包含的厂商数量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对于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网站,长期积累起来的市场信誉度使得消费者可以很轻松的利用网络对厂商的信誉进行排序,尽管在网络上被注册的同类商品的厂商数以万计,但是一个保有长期信誉的电子商务会员总会不自觉的成为同类竞争者中的佼佼者,聪明的消费者用自己的选择向柠檬市场发出了激烈的挑战。

在我们的时代,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相结合,便产生出如马克思时代所预言的那种生产力与过去生产关系假说之间的不调和结果。我们一再的相信厂商是市场结构的主导力量,但是市场通过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表明,马克思的预言在现代社会又一次成为了解释一切社会矛盾的尖兵。

2消费者垄断的经济学本质

凡伯伦认为,经济学理论具有一种演化特性,这种特性使得一个时代的经济思想必然与这个时代相匹配。大师的睿智大抵是相似的,这个观点与马克思所谓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命题不谋而合。

二十世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凯恩斯开启了这个时代的大门。他用两市场均衡模型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时代存在着古典与凯恩斯两个针锋相对的社会生产力状态。在这两个状态中,资源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的配给和生产要素的饱和使用度成为两个时代最本质的区别,而这些区别的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

2.1 商品与消费商品是一个带有时代烙印的名词,因为当我们称一件事物为商品时,便至少赋予它三个以上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其中的两个,在政治经济学中所谓的等价交换指的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等价以及价值与价格的等价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不是简单的商品和价格因素能够左右的。在一个旧时代过时的商品,无论其沉默成本有多高,需要被放弃时一定要放弃。因为技术折旧的巨大压力令我们的社会时刻更新着适宜社会使用的商品的第三属性,也就是该商品在人类社会文化认知集合中的定位。无论如何,在一个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下,消费者有权力决定自己喜欢什么商品,而不是必须通过某个市场和指定厂商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诉求。

2.2 极限中心化模型所谓的极限中心化模型是用来描述这样的状态。在我们资源充足的状况下,我们对于某种自己珍视的社会价值会选用质量最好的商品以使得该价值得到最好的社会保障。而最好商品的选择则以我们能够达到的物流上的极限为半径画圆,在圆周区域内,针对当前效用的商品拣选服从质量优于价格的原则。注意这里的质量的定义,当我们规定一种商品的质量为最重要的指标时,这种商品能够满足的特定属性的价值便被规定为质量。

商品的特定品质是一种公共信息,如果一定区域内的人群对这个公共信息持相同的态度,即认为质量指标重于价格指标,那么在这个特定区域内的人群便会因此产生一种自发性的消费模式,这个消费模式使得消费者自动选择那些具有最好质量的商品。从市场结构角度考察,就是消费者自发形成了一种类垄断的市场结构。显然,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有限的。

2.3 多维化效用需求从极限中心化模型出发,我们可以发现隐藏在消费者选择背后的另一个隐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效用的多维化问题。正如我们在案例中所强调的质量问题,如果把消费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价值属性相挂钩,那么消费者的另一种需要――品质需要显然针对的是商品的另一重社会属性。在两种社会属性的共同作用下,消费品的选择才有一个较好的均衡结果。

在以厂商为核心的市场结构中,厂商之所以能够对消费者的行为作出引导,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在古典时代最大的社会需要总不会超过中性的货币需要。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消费者可选择的消费路径的增加,每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正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消费者的特异性的消费习惯正在我们的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货币价值却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退居次要地位。

我们的时代,对于商品的消费已经不再以单纯的价格为考察指标,商品的品质属性以及一些特异性的价值诉求正决定着市场的走向与发展目标。这是时代对经济理论变革的呼唤,也是生产力作用于生产关系必然的经济结果。

――――――――――――

作者简介:宋岱(1979-),男,辽宁鞍山人,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制度经济学。

上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三亚蜜月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下一篇: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的检测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