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母亲经常劝我“你那脾气得改改”

时间:2022-08-23 06:05:47

王志文:母亲经常劝我“你那脾气得改改”

相比电影《风声》中的汉奸王田香,丁默群更像一个人。《旗袍》中的丁默群,是王志文继《风声》里的王田香后演绎的又一个反面的特务角色。这部渫战大戏在全国卫视播出后,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

这是一个和《色·戒》相似的故事。王志文饰演的丁默群和梁朝伟演的易先生差不多,都是汪伪的特工头子。在《旗袍》里,丁默群原来是大学校长,即使成为特务后,仍对旗袍文化情有独钟,终于因此陷入了军统特工关萍露为他设下的“美人计”而无法自拔。在《旗袍》新闻会现场,有记者问王志文谁是他见过的把旗袍穿得最美的人?王志文不假思索地答道:“是我母亲。我看过我妈妈年轻时穿旗袍的照片,就我的印象来说,她是穿旗袍最美的人。”

想让母亲快乐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最支持王志文的人。他说:“当年我需要200元钱,去成都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考试。本来我想大哥会给我这笔钱,可是他在听了我的这个想法后,非但不支持,还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之后,我又去找母亲,说:‘算我借的,今后还您。’母亲听了有点儿难过,‘怎么能说借呢?你有理想,就尽量去实现它吧。’当时,我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在1984年,我母亲的月工资是50元,这基本就是家里的全部收入了。”

王志文想当演员,就是想让母亲快乐起来。王志文的父亲因为遭遇车祸,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母亲的肩上。王志文在家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母亲和父亲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家里突然出现这么大的变故,母亲一下接受不了,经常一个人悄悄流泪。虽然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也总想着要替她分担一点儿,有段时间,我在夜里一觉醒来,就会摸着黑往母亲的眼睛上摸一摸,如果是湿的,我后边的觉就睡不踏实了,如果是于的,我就安心了。”

在上小学的时候,为了不给母亲增加烦恼,王志文经常偷着涂改被老师打了红叉的考卷,并模仿妈妈签名。还经常站在母亲跟前,唱“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或者“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都是希望母亲能够解开愁眉,露出笑容。因为母亲的支持,哥哥也不再反对,到火车站给他买好了车票。就这样,18岁的王志文一个人踏上了去成都的列车,为了省钱,他坐的是硬座。那时车慢,从上海去成都需要三天两夜。他随身带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的全是干粮王志文到了成都以后,寄宿在自己高中老师的一个亲友家中,主人对他很热情,阿姨每天都会给他做一大堆好吃的。他每天都会给母亲写信,忙报自己在成都的情况。他在成部待了两个星期,一共写了12封家信……

回到上海以后,在暑假过了一半的时候,王志文接到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录取通知书。回想当年考试的经历,他说:“我在18岁的时候,选择演员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当时完全没有想过这个职业会给我带来什么名和利。那个时候,人们对钱的认识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明晰,很多人甚至认为名和利是很庸俗的东西。”

王志文在北京学习工作10年之后,为了照顾年老的母亲,回到了上海。他说:“1995、1996那两年,母亲打给我的电话突然多了起来,后来我就想,可能是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对我的依赖渐渐多了。我一直想把她照顾好,于是,我做出了回上海的决定。”一回到上海,他就给母亲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自己则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内。除了工作以外,他三天两头去和母亲吃饭聊天。后来,由于母亲缺乏“安全感”,王志文决定换一套大一些的房子,把母亲接过来和自己一起住,“这样我每天都能看到她,她也每天都能看到我了,我想会好一些的”。

王汝刚是在《红粉》的片场认识王志文的,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有了交往。在王志文30岁生日那天,他应邀出席宴会,第一次见到王志文的母亲,才知道王志文的身世。“那天,他说三十而立,拥抱他妈妈,眼睛里全是眼泪。他是一个细腻、重感情、懂得体贴的上海好男人。”

母亲爱吃大闸蟹,但是嫌贵,经常是吃了一只之后,就连说饱了饱了。有一天,王志文就骗她说附近有家店在打折,大闸蟹只要20块钱一只,带她去吃。她问服务员多少钱一只,人家说20块钱。她一听就乐了,立马凑到王志文的耳边说:“那就再多要几只……”王志文跟母亲相处的原则就是:报喜不报忧。

王志文至今保存着父母结婚时的家具,父亲做的椅子,童年用过的他需要适时看到它们,才会觉得心里踏实。

想做一个好演员

王志文演艺生涯的第一次打击来自大一的班主任徐老师。在秦皇岛的海边,徐老师和王志文在海边散步,徐老师对他说:“下学期我就不教你们了,志文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的文化课很好,字也写得漂亮。所以你要做好准备,我们招你进来,是想你将来留校当老师的,而且以你的长相,做演员,可能要吃点儿亏。”王志文听了,心里一惊,回答说:“我当不了演员你们招我什么?你们招我就意味着我可以成为好演员,再说,我还没演过戏呢,我怎么能够教学生表演?”徐老师的话像子弹一样打在了王志文身上,也激起了他的斗志:一定要成为一个好演员!

不仅如此,就连给王志文讲专业课的老师也感到纳闷,王志文的作业为什么自己不演主角,而总是让其他同学担任主演呢?这样的次数多了,老师就忍不住问他:“你怎么像一个导演,你编的小品和片段都被别人接受了,你应该在这里面当主角,为什么你老是在自己创作的戏里担任一个不重要的角色呢?”王志文的回答是:“在我这个故事里,我觉得其他人比我更适合捞演主角。”正因为如此,王志文在成名以后,仍然会像接一部戏的主演那样,认真地去演一个戏里的配角。对此他说:“在电影这个总体当中,必须要有很多的零件一起运作这个机器才能正常地运转,配角同样重要。但是我们经常把这个主次分得太清楚了,老是觉得演员红了以后,就只能演主角不能演配角了,这个说法是错

另外一次打击发生在大四的时候。一位名叫张军钊的电影导演,请王志文在他导演的电影《弧光》中担任男主角。结果电影拍了一个月,导演对王志文说要换男主角,而且说他不会演戏。这件事对王志文的刺激很大。直到在《南行记》、《皇城根》、《过把瘾》中有了精彩的发挥,作为演员的王志文才终于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肯定,他的委屈和内心的缺憾才补全。

上一篇: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系统研究 下一篇:博弈论在围标串标治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