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特点研讨

时间:2022-08-23 05:58:03

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特点研讨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从安徽省蚌埠市城郊三所小学的四年级至六年级共选取有留守经历的被试423人。分别为四年级151人,五年级145人,六年级127人;其中男生209人,女生214人。

(二)研究工具。1.采用自编的青少年学校归属感问卷,问卷总计18项,包括四个维度:同伴关系,教师支持,规章制度,硬件设施。采用5点量表的形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1-5分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校归属感越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0,效标效度r=0.223。2.留守类型调查,留守类型分为:父亲单方务工、母亲单方务工和父母均外出务工。留守时间调查,主要指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长短。

(三)研究程序。进行团体施测,由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主试。(四)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学校归属感的四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主效应显著F=5.42P<0.001,性别主效应显著F=4.41P<0.05,性别与年级在四个维度上交互作用不显著。事后检验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六年级的学校归属感得分最低。四年级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六年级,五年级在规章制度维度上也显著高于六年级。在性别差异中,在教师支持维度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P<0.01,其他各个维度差异性不显著。

(二)不同留守时间的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的比较。根据问卷中关于留守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父母或父母单方面外出务工的时间较长,大多数集中在2~5年,根据以往研究以1年期作为区别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时间标准,将留守时间划分为两档:1年以下和1年以上。以不同留守时间为自变量,学校归属感的四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留守时间长短的主效应显著,F=4.47P<0.05。对留守时间长短的主效应进行事后平均数检验发现,留守时间1年以上的留守儿童在同伴关系和教师支持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留守时间在1年以下的留守儿童。

(三)不同留守类型的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的比较。以不同留守类型为自变量,学校归属感各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留守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5.28P<0.01。事后检验发现,父亲单方面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留守类型,母亲单方面外出在教师支持与同伴关系两个维度上显著低于父亲单方面外出,在规章制度维度上母亲单方面外出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留守类型。

三、讨论

总的来说,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六年级的学校归属感得分最低,四年级学生在学校归属感的各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六年级学生。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增加,学生对学校的新鲜感逐步褪去,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小学向初中过度阶段,学习压力在整个小学阶段最大。虽然各地已经取消小升初考试,但仍存在各种变相成绩考核方式,因此六年级的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在分数上,对其他方面关心投入逐步减少,对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济,更加注重学习。曹述蓉的调查研究发现,65%~75%以上的留守儿童学生认为学习非常重要,希望借由学习找个好工作,减轻父母负担。对于这部分留守学生来说,他们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压力会随着年级增高不断加大,自然而然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依赖感逐步下降;相反,少数留守儿童学生认为学习并不重要,抱着破罐破摔的思想,想赶紧长大毕业,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外出务工赚钱,因此对于学校的关心投入减少,归属感也会逐渐降低。在性别方面,女生较男生更多地抱有学校归属感,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Goodenow在研究中发现,女生要比男生有较强的学校归属感。女生较男生来说,在人际互动中投入的时间更多,表现出更多的共情和自我暴露。研究结果发现,在性别差异中,只在教师支持维度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其他各个维度性别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小学阶段,女生较男生在心理、生理上要早熟,女生希冀给教师留下好的印象,也更希望从教师处获得支持与帮助。因此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也更为积极、主动,易于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本研究在问卷中统计了留守时间长短一项内容,回收问卷后发现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有2年以上的留守经历,有的甚至更长。儿童留守时间的越长也就意味着孩子与父母分离的时间越久。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家庭父母的依赖性较强。长期的隔代教养甚至独自生活,对于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发现留守时间1年以上的留守儿童在同伴关系和教师支持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留守时间在1年以下的留守儿童;母亲单方面外出务工的学生在教师支持、同伴关系与规章制度三个维度上显著低于父亲单方面外出的学生。姚计海等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师生关系和对学校态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母亲单方面外出”的留守儿童情况尤为严重。一般来说,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中大部分母亲承担了照顾孩子的责任,而父亲则承担赚钱养家的责任,母亲较父亲来说在孩子幼年成长所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母亲也往往更加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业发展,留守儿童与父亲单独一起生活往往难以像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得到细致入微的母爱。在留守时间和留守类型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中还发现,在教师支持维度上,留守时间1年以上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留守时间在1年以下的留守学生;母亲单方面外出务工的学生也显著低于父亲单方面外出类型。周宗奎等人的研究指出,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过大,留守儿童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关怀;农村学校某些教育措施和机制失当:存在着“教几个差生,不如带一个优生”,对“困难”学生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取消留级制度等问题;学校办学条件差,留守儿童多于在校守养,管理形成空档。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府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很多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教师待遇低,学校软、硬件设施较为薄弱,教师对于学生投入积极性不高,更不用说学习之外的关怀。

四、结论

(一)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六年级的学校归属感得分最低。四年级在学校归属感的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六年级。

(二)1年以上的小学留守儿童学在同伴关系与教师支持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留守时间在1年以下的留守儿童。

(三)母亲单方面外出的小学留守儿童在教师支持、同伴关系及规章制度维度上显著低于父亲单方面外出的留守儿童。

作者:周碧薇 单位: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

上一篇: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