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23 04:19:31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质量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增强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环节。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紧紧抓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系统的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策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安全问题

1)脱节的管理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实际丧失了自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项目承建人,仅收取管理费,从而被迫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项目承建人又把工程进行层层转包或分包,从而造成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件,造成政令不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

2)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3)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工作无从开展。4)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2)质量问题

有统计数字显示,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英国为130年,欧洲大陆为80年,即使建筑更新较快的美国也达到了60年,而在中国内地,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还不到30年。造成这种局面的工程质量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表现:

1)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如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大部分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项和实物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

2)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对策分析

(1)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对工程管理工作中,我们要以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为主要依据,在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当前工程施工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并且在生产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施工单位在对工程施工管理前,还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以确保在工程施工当中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不会受到影响。目前,在许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中,都还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但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对施工企业的内部结构和经济效益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建筑工程管理时,一定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消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工程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对其建立起相关的检查制度,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管理,保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个项目的施工都符合当前工程施工的要求,以确保在工程施工的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2)建立完整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a.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b.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c.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2)加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正如前文提到的项目规划伊始就应该由建设单位代表或指定方进行项目方案的设计并监督施工过程,建设单位要定期对施工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监理单位应按照设计单位的要求、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现场施工监管。

3)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就一个项目而言,施工方必须要有明确的施工组织结构,并严格按照这个施工组织结构进行施工、管理。

(3)企业标准的制订

通常施工企业制定施工工艺标准都按以下四种办法:一是选择企业最优的专业(专项)或特长,结合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制订出该项的施工工艺、工法或操作标准。再按该标准进行施工,把施工过程及工程质量检测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这些记录,检查施工工艺、工法或操作标准。二是抓住企业中最影响工程质量的项目,进行专项治理,制订出必要的措施和要求,在施工中实施,将实施的过程及结果记录下来,再根据记录来研究改进措施和要求,到一定程度就制定成施工工艺、工法或企业标准。三是借用外企业的标准或国家工法,经过使用逐步改进,最后达到能满足本企业的施工要求,经过正式批准贯彻执行。四是有的可按工程急需,抓几个工序经过上述程序,而形成企业标准,逐步扩大范围,完善配套,形成企业标准体系。企业要有计划地形成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是企业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的重要内容,但必须配套形成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结语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才能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我们还要在实践活动中,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维护,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和管理原则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09

[2] 闫长勇,张起昕,郑景文.浅谈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7

[3] 戚振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顾尉慈.建设项目质量监控[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建筑工程的施工预算结算审查探析 下一篇: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