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时间:2022-08-23 02:15:44

安阳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一、安阳县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现状

自2005年以来,安阳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十件实事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建设奖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按照“示范带动、全面发展、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2005年安阳县首先建设了以白璧东北务村等为主的68个重点示范村。2006年开始在全县所有行政村推广建设沼气池。2007年又以77个新农村示范村为载体,重点打造了沿安林、安楚路两侧村庄为沼气建设示范带。同年我县从农业部引进秸秆沼气技术,在水冶镇南固现村率先开始筹建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我县又先后开工建设了永和乡西街、白璧东街等一批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还在磊口乡率先开展了沼气发电试点建设,通过这些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建设及运行,我县在工艺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基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操作规程,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沼气建设力度,确立了由发展户用沼气向大型集中供气工程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大型养殖场、高效农业园区等配套建设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总体思路。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展沼气用户8万余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77处,其中大型集中供气工程25处,沼气发电4处,沼气普及率达到36%,使32万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年增收节支6300万元。为确保沼气建设成效,安阳县成立了县级“沼气110服务中心”,先后建成乡级沼气专业合作社9个、村级沼气服务站120个,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4处。形成了以县沼气“110”为中心,以乡级沼气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村级沼气服务站人员为骨干的三级沼气服务网络。全县沼气建设呈现出模式多样化、对接多样化、投入多元化和服务多样化等明显特点。由于我县沼气建设突飞猛进,成效显著,自2009年以来,安阳县已连续三次被省评为“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被安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沼气建设先进县”。省、市领导多次视察了我县沼气建设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农民日报、安阳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我县的沼气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7月23日,中央电视台7套新闻采访组受农业部委托,专程实地采访了我县的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情况。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落实责任 将沼气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承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领导包乡、干部包村责任制。对各乡镇沼气建设进度实行每周一排名,每月一通报。

2.政策激励,资金扶持 安阳县政府下发专项资金对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进行奖补。从2005年开始,每新建一座户沼气池,县财政补贴250元,每建一座中型沼气池,县财政补贴2000元,2010年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建设大中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鼓励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对新建400立方米以上大型集中供气工程,每处给予50万~60万元的资金奖补,有效激发各乡镇发展大型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同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企业和个人等闲散资金投入沼气建设,形成“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3.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按照“集中供气、联户使用、用气计量、适当收费、专人管理”的运行模式,结合全县新农村社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和畜牧养殖小区建设,重点建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供气户多的大中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4.建管并重,搞好服务 坚持“抓二强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抓二”即抓好施工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两支队伍建设,保证沼气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强三”即强化以县级沼气110服务中心为支撑,以乡级沼气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村级沼气服务站人员为骨干的三级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服务于全县的沼气建设。

5.综合利用,全面发展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培植农业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将沼气建设与高效农业相结合、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相结合、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相结合,用“小沼气”做活富民大文章,把沼气作为做大做强种植业、养殖业的催化剂,实现“一池带三沼,三沼兴二业,二业奔小康”的发展目标,促进了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户用沼气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经过近9年的不懈努力,适宜建池农户基本上全都建了户用沼气池,剩余的农户多是庭院狭小或房屋布局限制了户用沼气池的推广。加之原料短缺、进料不便等问题,户用沼气池存在投入较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户用沼气池的发展。

2.大型沼气工程池一次性投资大 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属一次性投资,每建一处500 m3秸秆沼气工程,总投资在160万元左右,金额较大,对于承建人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加上这一项目本身属公益性项目,投资回报率低,政府不给予财政扶持发展有一定难度。我们在调查中注意到,沼气资金的投入必须由各级政府占主导地位,否则沼气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始终不会得到解决。建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列入财政预算进行补贴。

3.土地审批难 以建一处500立方米秸秆沼气工程为例,需占地3335平方米左右,与村民住房需隔离30米以上,一般需占用村边耕地,土地审批难度较大。建议政府加强部门协调,出台有关沼气工程建设用地的优惠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4.沼气的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沼气使用主要以烧水、做饭、取暖为主,沼渣、沼液多是直接还田,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我县沼气建设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大型沼气工程的快速发展,还会产生大量的沼渣沼液。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沼渣沼液,建议政府扶持建设沼渣、沼液有机肥加工厂,充分发挥沼气工程的永续、高效利用,从而达到培肥地力,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5.技术力量薄弱 随着沼气建设的发展,沼气用户越来越多,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很大一部分技术服务人员对沼气知识一知半解,不能确保服务质量。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沼气服务功能,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确保沼气池建好、管好、用好,造福农民。

6.后续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我县目前虽然建设了一些沼气服务站,但还存在突出问题:一是服务网点少,服务范围有限。二是服务能力弱。现有的服务网点普遍缺人员、缺技术、缺设备、缺配件,且故障维修不及时,进出料装备缺乏。三是赢利能力差。经营机制不灵活,向群众收费难,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建议县级服务站实行能源站牵头,提供技术指导等无偿服务,乡村服务网点实行市场化动作,有偿服务,实现真正“有偿服务,有利可图,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动作。

上一篇:穿越2012开启科幻新纪元 下一篇:且行且思,砥砺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