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童趣》浅议文言文的教学

时间:2022-08-23 02:11:04

由《童趣》浅议文言文的教学

摘要:培养并提高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朗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出示范,教给方法,强化训练,使文言文教学有章可循。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学生;方法

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一提到文言文就头疼,特别是起始年级_七年级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同现代文教学应有所不同,教学的重点应落在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对文言的字词句的理解要作为重点来考虑。尤其是作为起始年级的学生要重视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再理解字词句,从而欣赏作品的思想内涵。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不应用教现代文的方法来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应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方法。下面就《童趣》一文,谈谈我在教学中对文言文的课堂教学的看法。

一、 重视语感的培养,抓诵读

一篇新课文,学生对文中的语言还是陌生的,那么他们就要通过反复地读去理解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音、语义,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章的内容要点,在读的过程中逐渐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诵读是教学文言文最重要的一步,是任何方法都不可替代的。那么具体诵读方法有这么一些。

(一)先由老师范读

在开始教新的文言课文时,老师要先范读课文,读课文时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文中语音的异读破读、重音停顿、节奏韵律、抑扬顿挫的语调……

如《童趣》,记叙童年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老师在范读时要忘记自己的年龄,读出儿童的天真烂漫。范读很重要,范读能使学生更直接更真切的感受到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注意。好的范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磨灭。

(二)学生自读

通过老师范读之后,学生已大致清楚课文的感情基调了,那么他们可以自己试着去读全文。自读不必要求整齐,可以散读,可以尽情地放声去读,可以一边读,一边去理解语音和语义。自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自己去感受课文,去熟悉文言的语言环境。自读的时间一定要保证,一定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用来读课文。学生自读时,教师巡回指导,对于个别不愿张嘴的学生,一定要鼓励他,大胆去读。

(三)学生个体读

在教学《童趣》时,要求学生挨个站起来朗读,对读的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使他们有"比、追、超"的学习劲头。

(四)背诵

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背诵80篇诗文,但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篇篇文言文都背诵。而背诵的环节是在大体上熟悉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对于起始年级《童趣》的背诵我是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来进行。先以填词的形式慢背,之后熟背一件趣事,最后背诵全文,循序渐进。特别是有畏难思想的学生,只要能够以填词形式背诵下来,我就给予赞扬。

二、口译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接着再口译课文。口译课文,就是对着文言课文原句,进行口头翻译。要对着全文,从头到尾一句一句地用白话讲出来。如果有哪些句子不好讲的,或没法用白话来讲的,那就去查课文的注解,去查文言文翻译用书。但绝不能看着翻译书来讲。在口译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前后连贯通顺。在口译过程中,要明确虚词的用法。尽管经口译出来的句子,没有虚词的解释意义,但要能够听得出是什么语气。 如《童趣》中的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一句,陈述的语气一定要表达出来。

三、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步是学生诵读和口译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是在老师指导下对课文的思想意义、重点难点的理解。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安排:我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我所设计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有针对性,都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通过理解问题,寻找答案,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童趣》时,我是这样做的:

先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1、 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段?

2、 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3、 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4、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5、 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重点提问: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四、归纳积累重点字词

《大纲》规定对文言文的理解要求是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并能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根据《大纲》精神,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归纳出本文要求重点掌握的词语。那么怎么归纳概括重点的字词呢?

(一)根据课文练习中的要求来概括

《童趣》一文,课后练中词语解释,讲了解释的方法: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要求解释"项、果、兴、驱"等词,学生解释后,老师再补充一些,如"徐喷以烟"中的"徐:慢慢地"等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的词语意思。

(二)灌输基本的语法知识,找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并理解它们的不同含义或用法

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忽略了语法的讲解,认为不必要或是觉得中考纲要中没有,其实不然,在入门时就要注重文言语法的讲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才会熟能生巧、游刃有余。常见实词用法有通假字、古今义、词类活用等。那么《童趣》一文,应该掌握的实词有:强、首、丛、鞭、驱等。对于实词,可启发学生解释,强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该怎么理解。比如“鞭”的解释,根据语境"鞭数十"就应名词活用为动词“鞭打”。

虚词的用法要找规律,要学生理解用法的特点,然后对号入座。比如“以”字,它通常的用法是:当介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前面,相当于“用、拿、把、凭、在、因为”;当连词,或表顺承,或表并列,或表因果,或表递进,相当于“来、而、并且、因而、才”;动词,相当于“以为、认为”之意。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让学生理解下面几句话中的“以”是什么意思了:“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这三句中的“以”字的意思分别是“用”“把”。

五、巩固练习

这一步十分重要,是不能忽略的。我们可根据课文的重点和教学目标来编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也可以出一些课外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

总之,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应根据大纲的要求,根据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根据学生对文言文理解的实际情况等来设计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言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篇篇文言文都这样教学,相信三年之后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人民日报出版社《文言文全解》(初中卷)

[3]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课程新探》

[5]湖北教育出版社《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6]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初中语文》

上一篇:如何让初中生学好政治课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