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猜想氛围促进思维发展

时间:2022-08-23 12:21:19

营造猜想氛围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发展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因此,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重点的今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猜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猜想、讨论、交流,让他们对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数学事实先进行猜想,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猜想开放思维空间,诱发学生自觉地探索,碰撞出创新火花.

一、设置悬念,让学生猜想

在数学课堂中,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种,用“猜想的方法”引入新课,有它独特的魅力,能迅速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境地.对新知识的探索起步阶段,猜想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和角的分类,所以一上课便组织学生开展“猜一猜”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袋子里摸出一个三角形,只露出其中一个角(钝角),让学生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为什么?再摸出一个三角形,也只露出一个角(锐角),让学生再猜猜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为什么?通过猜想,学生灵活变通地解决了问题;通过猜,也使学生感悟到许多课本上涉及到的知识问题;通过猜,使学生再次加深钝角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角是钝角,直角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角是直角,并让学生质疑:这是为什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看一看,多想一想,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引导他们大胆想象.

二、探索新知,让学生验证猜想

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如同科学发现的过程,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演绎着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循环,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呢?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说法不一.接着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都想通过不同的手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因此,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更高了.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与课本上一样时,就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便能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掌握后,又让学生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去猜5的倍数的特征,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践操作,让学生会猜想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为主,且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察操作,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猜想.比如,在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重要的概念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拿出小棒,每3根摆一个,看看可以摆几个,剩下几根?再让学生列出算式:

7÷3=2……18÷3=2……29÷3=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除数是3的除法算式里,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与余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从中猜出什么结论?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想:当除数是4时,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是5呢?是8呢?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在观察猜想中探索出规律.

四、拓展练习,让学生勤猜想

在新课结束后,教师要巧设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可以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猜想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勤于猜想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梯形和五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有个学生很快摸出了量角器准备去量,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了猜想:“我们能不能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把一个四边形和五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后去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这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面对不同的内容,做出的猜想可能对也可能错,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做出的猜想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朝气,生动活泼,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猜想因素深入挖掘,恰当处理,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去猜想,使学生的思维在猜想中得到发展.

上一篇:KEF LS50书架“毒”箱 下一篇:果粉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