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听力焦虑成因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8-23 11:50:05

大学生英语听力焦虑成因及应对策略

摘 要: 英语听力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越来越重要,但很多大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焦虑。“焦虑”作为人特有的情绪体验,是二语习得过程中重要的情感变量。对于大学生而言,焦虑情绪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对大学生在听力课堂上产生的听力焦虑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焦虑,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英语听力 焦虑 成因分析 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和推广,社会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我们有必要针对听力教学的实际情况,着力探寻更加高效可行的听力教学途径。英语听力焦虑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结,是与外语语境有着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觉。国外近4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焦虑是预测学习者学习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就从关注学习者外部因素转到了对学习者内部因素的研究,即对造成学习结果差异的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由此也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Rod Ellis指出情感因素在解释学习者学习结果具有的个体差异性上起关键作用,因为情感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与认知缺一不可,只有当认知与情感均处于优势状态时,学习者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听力焦虑的原因

1.教师方面

首先,好的教师不对学生增加压力,信任学生,使得学生也信任自己;而有的教师则非常严厉,常常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使他们感到紧张不安,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与心理障碍。其次,教师选择的教材也十分重要,听力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材料的篇幅、语速、词汇都会影响听力的效果。教师在选材时如果没有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材料,也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

2.学生方面

第一,学生在听力理解时会被情感因素所制约,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认识较弱的学生往往感到害怕和胆怯,产生抑制心理,在课堂活动中常因信心不足而产生焦虑;过低的自我评价也会引起焦虑,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认为自己听力理解能力差的话,很难集中精力去听。第二,学生基础差,对英语听力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机。对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缺乏相应的了解,由于听者缺乏相关的常识和各科的基础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字被曲解或者干脆就听不懂,不知道讲话内容,或者在收听到专业性较强的英语时,因为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而感到如听天书。第三,词汇量不足,确实听不懂,在听力过程中常常遇到生词或词义不熟的词,会妨碍学生对整个句子乃至整段材料的理解;生词少但语速太快而听不清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从开设英语课开始一直到大学,几乎没有受过系统的英语语音、语调方面的专门训练,缺乏语音相关知识和技巧,对于英语的重音和节奏规律知之甚少,很多学生甚至不能准确无误地将一个单词或者某些音标的读音发出来,更别提听力材料中所涉及的重读、弱读、连读、失去爆破、英美音的区别等现象了。第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对一些基本听力技巧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例如:根据上下文猜测字词的技巧,听力过程中抓取关键词,及时进行笔记记录,等等。

二、针对听力焦虑的应对策略

1.课堂训练的策略

上好英语听力课并非易事。因为听力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程,更主要的是传授语言收听的技能与方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放录音,讲解听力材料内容,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单项听力技巧。熟练运用某些听力技巧能有助于学生克服听力焦虑。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就应注意训练学生以下的听力技巧。

首先,要抓要点,即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这是听力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听力过程中,不要期望什么都听懂,这是不必要的。要克服每个词平均分配注意力的错误心理。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例如:记笔记,边听边记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或听懂一段话后概括并记录其主要意思。

最后,能借助非语言信息进行推理。例如:根据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话态度,推测谈话发生的地点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获取特定信息,抓住特定细节的能力,即避开无关内容,集中感兴趣的信息的能力。诸如特定的人物、数字、颜色、时问、场合、事件,等等。

2.材料选择的策略

听力材料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为学生选择好合适的听力材料,不仅不会达到训练的目的,而且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加重其听力焦虑。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根据听力目的对内容进行分级分类,要给初学者或在初始阶段使用那些语速较慢、声音非常清晰、较易的听力材料来为他们提供辨音和理解的延缓时间。这种过渡往往是必要的和有效的,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然后让学生接触较真实、清晰和快速的相关材料。最后才接触真实、时而不清晰、语境多样的扩展材料。第二,要把握材料的量,精听的材料宜少而典型,泛听的则宜多而通俗。第三,宜以常用的、实用的、易得到和可操作的材料为主。如对话、访谈、新闻报道、讲故事、打电话等。

3.优化语境的策略

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造成“聋哑英语”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听说的条件和机会。但令人鼓舞的是当前多媒体实用化和频繁的国际交往,为外语听力学习提供了不可想象的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众多的听说成功者的经验证明,利用好语言环境就能练好听说。根本问题是如何优化利用,具体的操作是:(1)有一部短波收音机用来随身听新闻,上网下载最新的视听资料;(2)以常用的内容如对话、新闻为主追踪学习。坚持不懈地完成某一阶段的任务;(3)多到英语角、多与英语本族人接触,克服怕羞、怕错心理;(4)采用适当的听练方法,以自练为主;(5)教师要指导课后听力材料选择、适当布置一些连贯性的联系,使学生利用其语言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2]程小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杜丽辉.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焦虑现状的调查研究[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4]俞婷,雷锋莲.听力策略教学初探[J].甘肃科技,2003,(12).

本文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09年校级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9J23。

上一篇:角色扮演: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载体 下一篇: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