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县公益林区划界定分析及管护建议

时间:2022-08-23 10:17:37

印江县公益林区划界定分析及管护建议

摘 要:印江县界定了生态公益林71266.67hm2,其中部级公益林51266.67 hm2,地方公益林20000.0 hm2。本文结合印江县林地资源现状,分析了公益林界定结果,从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管理措施、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公益林管护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益林;区划界定;分析;建议;印江县

林业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和多重目标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的发展必须从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出发,以森林的多种功能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因此,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是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是转变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是林业分类经营的首要基础工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印江县于2008年10月~2012年6月按要求将公益林界定地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勘界确权宗地进行对照,确保数据一致,完善并界定了生态公益林71266.67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7.6%。其中部级公益林51266.67 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1.9%,Ⅰ级9800.0 hm2,Ⅱ级41000.0 hm2,Ⅲ级466.67 hm2; 地方公益林20000.0 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28.1%。

1 自然地理概况

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中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17′52″~108°48′18″,北纬27°35′19″~28°20′32″之间。地处贵州高原的东北边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在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的西麓,相对高差大,境内最高海拨为2493.7m,最低海拔377.7m,相对高差2116m。境内地表分布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岩性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碳酸盐岩类为主,土壤主要以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为主,有少量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地处中纬度地带,受东南亚季风的影响,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云少日照。

2 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印江县第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1995~2006)及国家林业局《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完成的林地落界成果统计,印江县林地总面积98924.0hm2,其中有林地78403.93hm2(含竹林6.6 hm2),疏林地212.2 hm2,灌木林地12581.33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11524.93 hm2),未成林造林地1823.53 hm2,其它无立木林地5184.73 hm2,宜林地718.27 hm2。全县森林覆盖率49.43%。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5923930.9m3。主要分布于印江县东南部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一带,北至木黄、天堂、刀坝,南至缠溪、杨柳、洋溪等乡镇,集中分布于车家河、金厂河、芙蓉河、乐茂江、缠溪河及洋溪河等两侧的马鞍山、梵净山、白沙大坡、挂榜山及四方山等山系。

3 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果及分析

3.1 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果

生态公益林面积71266.67hm2,占林业用地面积67.6%,占国土面积36.3%。其中:部级公益林面积51266.67 hm2,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8.6%,占国土面积26.1%;地方公益林面积20000.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19.0%,占国土面积10.2%。

3.2 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果分析

3.2.1 比例合理。本次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占林业用地的67.6%,符合贵州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和本县林业规划的要求,切合印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生态公益林的比例合理。印江县地形地貌破碎复杂,切割较深,地势高差悬殊的特点决定了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雨热同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雨量充沛,因而侵蚀较为强烈。从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出发,部级公益林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1.9%,地方公益林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28.1%,是客观而且合理的。

3.2.2 生态公益林布局合理。生态公益林重点布局在印江河、车家河、乐茂江、洋溪河等主要河流两岸的林地,这些林地水土保持作用的发挥,保护了县域内的高产基本农田,能够满足县域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需要,特别是印江河流域生态公益林规划具体界定后,对落实县域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具有基础作用,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布局科学。

3.3.3 现场界定与林改权确权保障了林农权益。全县签订生态公益林现场界定书4167份,界定公益林小班10095个,面积71266.67 hm2,其中部级公益林现场界定书3523份,界定部级公益林小班7077个,面积51266.67 hm2;地方公益林现场界定书644份,界定地方公益林小班3018个,面积20000.0 hm2。结合林权改革勘界确权,全部签订了《公益林现场界定书》。同时已发放退耕还林地林权证39295本(户),面积7020 hm2;林改确权发放林权证62361本,面积59462.47 hm2。这为保障林农权益奠定了基础。

4 加强公益林管护的建议

4.1 政策保障

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作为生态公益林进行经营管理,以签订合同等规范形式确定有关各方权、责、利关系,其中属于林农个人所有或经营的公益林,补偿性支出全部发放给林农,由林农承担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责任。自愿集中管护的,引导农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性质的护林协会,按照《印江县天保工程护林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聘请专职护林员。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建立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保护好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等级。更好地发挥部级公益林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多地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

4.2 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林业、财政、监察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公益林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对全县公益林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公益林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解决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4.3 管理措施

4.3.1 落实经营主体的责权利。加大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能有效防止森林火灾、病虫害、乱砍滥伐的“三防”体系。森林防火关键是增强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要通过林权制度改革,落实经营主体的责、权、利,从而提高广大群众和林权者保护森林的自觉性,变少数人管理为多数人护林。

4.3.2 加强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力度。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着重抓好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和火源控制与管理,编制森林防火规划,落实防火技术措施,开展林火预报和监测,建立防火通讯网络,做到及时发现火情,尽早组织力量扑灭林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做好林木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综合落实育苗、造林、抚育等生物技术措施,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发生的森林病虫害采取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尽量控制化学防治法的使用,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

4.3.3 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充分发挥林政管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采伐、运输和销售等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职能,要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转变过去单纯地控制消耗量的传统管理方式,采用现代的系统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管理方法,充分挖掘、利用和协调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兼顾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纠正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防止和避免忽视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只追求单纯经济效益的做法。通过抚育采伐,使林分有适宜的树种组成,适中的密度与郁闭度,合理的层次,有效地改善森林的各种防护作用与其他的有益效能,有效地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通过用材林的抚育采伐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木材总出材量,提高材质和材种规格,缩短林木的工艺成熟期。对各种生态公益林的抚育采伐主要任务是维持较高的防护性能,并有利于林木结实,为下一代天然更新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合理地采伐森林,达到高蓄积、高生长量、高收益、具有多项功能并可多目标利用、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经营森林的目的。科学、合理地采取抚育间伐和低产(效)林改造等经营措施,逐步提高全县森林资源质量,促使生态公益林地的生态效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商品林地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

4.4 工作机制

加强协作,全面搞好生态公益林动态管理工作。林业局认真搞好重点生态公益林的区划界定、保护管理、检查验收工作并及时向财政局提供相关材料。财政部门对林业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照《贵州省〈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暂行)》(黔财农[2007]23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集体经营管理的按林改方案配给每户,按比例余留在村集体用于防火、防乱砍盗伐、防病虫害、补植、抚育等;凡由林农承担管护责任的责任山和自留山,补偿资金直接支付给林农个人,由县级财政部门通过农民补贴网“一折通”进行兑现。

上一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下一篇:浅谈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