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在异文化中掌舵帝国

时间:2022-08-23 09:33:52

耶律楚材:在异文化中掌舵帝国

在混乱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中,一个人要如何坚守与选择?

什么样的政治可以超越民族、派别和文化的差异,为民众带来福祉?

他是契丹皇族后裔,金国宰相之子,大元帝国的宰相,被成吉思汗誉为“此人天赐我家”。

生于乱世,效力于异族让他难以认同自己的身份,血腥残暴的现实让他内心剧烈挣扎,帝国政治的险恶斗争更是把他推向风口浪尖。

楚材,是指“在外国被任用的人才”。 这是在自己的国家辽灭亡之后,仕于金国的父亲为他起的名字。

他擅长儒学、深谙佛法,当强不可挡的势力从北方草原横冲而来时,他立志必须保护生命和文明。

以耶律楚材为主人公的、陈舜臣先生的这部小说,在(日本)刚刚发行时,连续几周居于“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之首位。听起来实在难以置信。 这恰恰证明了陈舜臣笔下的耶律楚材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有不少评论文章将耶律楚材与三国时代的诸葛孔明并提,都是“辅佐为政者”的名相,同样生活在历史的动荡期,较之孔明,楚材的人生就复杂曲折多了。

父亲耶律履,在金朝为官,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首相), 也是编修《辽史》的责任者。楚材是其父晚年(过了六十岁)所得之子,从小生活在金朝的中都(现在的北京),自幼喜好学问,精通天文、地理、律历、医术、卜筮等诸学,信仰佛教。他自身也曾在金廷任职,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陷了中都,楚材降于蒙古。他在成吉思汗身边为相,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在元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域的政策上,楚材留下了极大的功绩。比如,他通过各种税制改革减轻了民众的税务负担;为了使更多的文化人得到任用,他竭力恢复了科举考试等。

现在中国历史上对楚材的评价大致如下:在蒙古军的高压政策下,耶律楚材为保全民众的生命财产、保护中华文明的传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柯劭忞在《新元史》中,对楚材作了如下的评价:卒使中原百姓不致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传所谓自贬损以行权者,楚材,其庶几欤。

“自贬损以行权者”出典于《春秋公羊传》,指的是行权者的应有姿态。认为楚材接近这个理想形象,无疑是对耶律楚材的最高评价。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知道耶律楚材其人其事的中国人并不太多。与诸葛孔明相比的话,他所受的“待遇”就显得冷淡多了。他的著作《西游录》很早就散佚了,现存的《西游录》是传入日本的翻抄本,它于本世纪初才广为知晓。

为什么楚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呢?其实理由很简单。楚材是辽代契丹人的末裔,是辽代的创建者—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子孙,他却在金廷为官;金朝被蒙古所灭后,他更是辅助了元朝立国立政。即使他作出再大的功绩,也是以一身侍两朝,而且,两朝均为两异族王朝。人们更愿意为孔明喝彩,蜀国虽败,但孔明鞠躬尽瘁、从一而终。

提出“重新评价耶律楚材”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重修了已被人们遗忘的楚材墓,为其建造了祠堂,并亲自撰写碑文, 称赞楚材所作的功绩。在碑文中,乾隆帝还称赞他“忠赤一心”。此后,耶律楚材的功绩被再次提起并被重新评价。这股潮流一直延续到柯劭忞和王国维。

陈舜臣所描写的楚材生活在宋、金、元等各王朝混战的动荡时代,他的一生都在呕心沥血地考虑着一件事,即:什么样的政治才能超越民族之间的差异,使不得不遭遇乱世的天下民众得以更安心地生活。

陈舜臣说:“楚材,是为我们指引未来之路的一颗启明星。”他指的就是:超越民族和文化的差异、相互理解、友好共存。现在我们人类必须面对太多的难题,其中的一个难题就是由于民族、宗教、文化的不同而引起的不和以及互不信任。正因这个原因, 我们的地球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纷争。

耶律楚材比我们早了八百年就面对这个难题了。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地将不可避免的摩擦减少到最低程度。

其实作者陈舜臣正是一位置身于异民族、异文化的夹缝中的、能够亲身体会到其中的差异的人,对此,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耶律楚材降于蒙古并为此作了一些解释。对此,有一部分人指责楚材虚伪。我想说的是,指责楚材的那些人,看问题过于浅薄了,他们根本理解不了肩负重大责任的楚材与楚材一族的沉重与苦涩。他们不会理解,在这个人世间,特别是在现在无法想象的苛酷社会中挣扎的人们的悲伤、哀痛和令人窒息的苦闷。作为一个人,他为什么必须生活在被撕裂的两个世界之间呢? 更何况,他所做的一切,并非是为了自己。

上一篇:中产阶层的“农业自救” 下一篇:英式保姆培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