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重度中毒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23 09:31:24

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重度中毒的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重度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2001~2009年收治58例重度中毒的伴有昏迷,心肌酶升高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使用与未使用纳洛酮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意识恢复时间,临床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CK、CK-MB、AST肌钙蛋白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结论: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重度中毒中毒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可保护重要脏器。

关键词 小儿急性重度中毒 纳洛酮 儿童

小儿急性中毒是儿童急诊中的常见病,病情重,危害大,死亡率较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纳洛酮在各种中毒治疗的作用日趋成熟,儿科仅见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纳洛酮在小儿急性重度中毒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收治重度中毒使用纳洛酮患儿2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14岁。选择2000~2004年收治重度中毒未使用纳洛酮患儿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13岁。两组患儿均为口服中毒,就诊时间30分钟~6小时伴有昏迷,心肌酶升高,入院前均未洗胃,两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立即抽血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在给予治疗后,于入院第7天复查心肌酶。对照组全部病例入院后立即给予洗胃、导泻,常规吸氧及输液治疗,视病情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必要时给予简易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01~0.03mg/(kg・次),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直至清醒为止,再改为0.01~0.03mg/(kg・次)+5%葡萄糖液50ml滴注,1次/日。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意识恢复时间、病死率、住院天数、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测结果。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在意识恢复时间,临床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CK、CK-MB、AST cTn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根伟显著(P<0.05),见表2。

讨 论

小儿急性重度中毒可以引起脑组织瘀血与水肿,缺氧缺血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并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缺氧,特别是心脏。脑缺氧显著时,形成氧化激化状态,使血液及脑脊髓液中B-内啡肽(B-EP)浓度明显增高,可引起细胞膜离子转运功能障碍,造成脑功能紊乱,缺氧还可使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而纳洛酮是吗啡受体拮抗剂,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吗啡受体具有特异性拮抗作用,使B-内啡肽失活从而解除B-EP所致对心跳、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交肾上腺素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少肺内分流,改善通气障碍,增强左室收缩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心肌缺氧得到改善,同时纳洛酮能刺激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成,实现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更有效地改善心肌缺氧,使心肌损伤程度减轻,进而改善脑干等重要部位血供,减轻脑水肿程度,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促进患者苏醒。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速度较对照组快,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重度中毒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42.

上一篇: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时间对川崎病疗效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新鲜羊膜移植在羟基磷灰石人工义眼台Ⅰ期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