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200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时间:2022-08-23 09:26:10

江都市200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江都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都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江都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均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以12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计15起),占75.0%;事件起数与发病人数均以小学居多,分别占70.0%和90.4%。从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5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1 d;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相关系数为0.555(P

【关键词】 公共卫生;生活变动事件;流行病学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9-1048-02

自2004年国家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以来,江都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其中20起发生在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占86.96%。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1]。为了解江都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以便进一步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现对江都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2004-2008年江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档案资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与分级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病例均为临床诊断,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均经采样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确诊。

1.2 方法 利用Excel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概况 2004-2008年江都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其中2004年1起,2005年1起,2006年8起,2007年3起,2008年7起。2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均为一般事件(Ⅳ级),分类均为传染病疫情,无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报告;共波及人口27 461人,学校和幼托机构24所,累计病例3 232例;罹患率最高为24.8%,最低为0.5%;无死亡病例。

2.2 疾病种类 20起事件均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无肠道传染病疫情,其中流感8起,流行性腮腺炎3起,水痘9起,发病人数分别占89.2%(2 883/3 232),2.0%(66/3 232)和8.8%(283/3 232),以流感发病人数为最多。

2.3 时间分布 5 a中除6,7,8月(7,8月学校放假)无事件报告外,其余月份均有事件发生,其中12月最多(6起),2月次之(4起),以12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计15起),占75.0%。

2.4 地区和学校分布 20起事件中有4起发生在城区学校,16起发生在农村学校,发病人数分别占36.9%(1 194/3 232)和63.1%(2 038/3 232);以学校类别分,中学4起,小学14起,幼儿园2起,发病人数分别占8.5%(273/3 232),90.4%(2 923/3 232)和1.1%(36/3 232)。

2.5 事件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持续时间 见表1,图1。

20起事件从首例病人发病时间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镇卫生防保所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5 d,最长为29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1 d,最长为45 d。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关系如图1所示,相关系数为0.555(P

3 讨论

2004-2008年江都市20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为主,高发时间在冬春季节,小学占较大比例(70.0%)。分析还显示,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呈现明显相关,即首例病人出现后报告时间越晚,整个事件持续时间越长,这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2],提示及早报告有利于事件的及时处置和控制。

江都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学校人员相对密集,空气流通差(尤其在寒冷的冬、春季,教室和宿舍很少开窗通风),学生卫生习惯不良,且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少,身体抵抗力弱,容易感染传染病等疾病。(2)学生家长防病意识薄弱,且流感、水痘和麻风腮等疫苗收费价格也较高,导致学生此类疫苗接种率较低(尤其是流感疫苗[3]),或未及时加强接种,而既往接种产生的免疫力已下降,不能形成有效免疫屏障,一旦有传染源传入,易扩散蔓延形成疫情。(3)多数学校未配备专职校医,没有落实每日晨检制度,早期传染源病人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有效隔离,使得疫情不断扩散蔓延,最终演变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因担心子女学习受到影响,隔离传染源的措施(如发病学生居家隔离休息治疗和班级停课等)往往得不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不能完全落实,影响了控制疫情的进程,使部分疫情持续时间较长。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论对患病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还是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都有很大的影响,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后该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1)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规,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与卫生部门联合定期对专职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防病、报病的意识和能力。(2)学校要配备专职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开设必要的健康教育课,提高师生对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增强防病意识和能力。(3)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及时处置。(4)2004-2008年江都市虽没有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报告,但学校食物中毒每年都有发生,只是未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因此需继续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严防食源性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发生。(5)建议教育和卫生部门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合作机制,加大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联合督查力度,实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4 参考文献

[1] 温怀加,周祖木,廖晓伟,等.瑞安市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8,8(5):855-857.

[2] 李铁钢,王鸣,杨智聪,等.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81-282.

[3] 刘剑,陈艳,黄永军,等.江都市城区5所小学甲3型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06,17(2):31-32.

(收稿日期:2009-02-09)

上一篇:上海市静安区学生肥胖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某工商大学6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