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小学生心理动态, 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时间:2022-08-23 06:43:39

把握小学生心理动态, 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摘 要: 小学生是跨世纪的新一代。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他们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情感爱好、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辨能力和思想素质,他们在读书启蒙时期的身心发展、成长进步的状况将决定着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走向。因此,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方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氛围,培养出适应时代进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 研究剖析 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

小学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生生性活泼,模仿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动态,俯下身子看孩子,与他们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了解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点、情感爱好、认知能力,把握他们的发展规律、心理动态,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境,让他们积极参与文化学习、文体活动,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成长进步。

一、把握心态,号准脉搏,掌握小学生的情感爱好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小学生的心理动态、身心发展越来越得到学校、老师、家长的重视,学校教育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一方面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另一方面需要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身心、人格都得到发展,为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要俯下身子看孩子,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感知能力、学习基础,以亲切的面孔、平等的对话、商量的口吻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真心去关爱、呵护每一位学生,用真情去理解、感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寄托,情感得到释放,精神得到鼓舞。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慰藉,让学生坚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生活之中,就能释放自身的潜力,尽情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真诚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难。让学生在“亲师信道”的情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层次、思辨能力和思想素质。

二、创设情境,造浓氛围,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是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校风校貌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校园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学校的环境要尽量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学校建筑物与绿化环境相映衬,使校园充满绿色和生机,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教师要把教学布置得温馨舒适、具有文化气息。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情操,充实小学生的业余生活,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生活情趣。教师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催生学生学习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关系”的目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实践中,学校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处世观念、以适应人际交往,在社会、家庭的配合下,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健康地成长。

三、注重方法,科学引导,满足小学生的成长进步需求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愈来愈得到更多人的重视。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调查研究:成绩最大和成绩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小学生阶段,有的学生由于调皮、贪玩,学习方法不当、认知能力不强等方面的内在原因,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身心健康等的缘故,成长进步受到影响。一时成为家长、老师关注的学困生。对此,教师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感情用事。不应该对优秀生青睐,对学困生另眼相待。我们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教师要注意时刻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教师要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会、学得好,不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指责,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寻找他们身上显现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自始至终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期待他们、赞赏他们,与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融洽的关系,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促进孩子们迎头赶上,让他们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上一篇: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校企联合实现机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