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5毛以下的私募负责

时间:2022-08-23 05:02:22

股票有仙股,私募也有“仙私募”。

截至11月25日,有10只阳光私募产品累计净值已经跌破五毛钱而亏损过半,分别是鑫鹏1期、时策1期、龙马1期、天星2号、中国优质1号、红山2期、塔晶狮王2期、红山1期、龙票1期和首信英选1期。亏损最严重的鑫鹏一期,截至最新一期――11月18日公告,净值为0.2772元。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般业绩差的产品,其管理的公司产品似乎有“连坐效应”。排名倒数第三和第五位的红山两期产品的投资顾问,均为深圳红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最差第三的龙马1期的投资顾问为深圳市柏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料显示,这家公司管理的龙马2期,2010年11月底因资金额度低于2000万元而被强制清盘。

作为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怎会出现净值在5毛以下?

个中原因恐怕才更值得关注与警示。

乍看起来仿佛是时机问题。这些折损较大的产品的确都生不逢时。绝大部分都是在2007年底至2008年初的5000多点的高位成立,后来管理者几次试图一揽狂澜,但愈勇愈挫,此后没能踏准市场的节奏。然而,据分析,中国阳光私募成立高峰期就在2008年之后,高位成立,并不能成为这些“仙私募”亏损的主要理由。

业绩不理想,可以说,与私募基金经理本身的资质有关,更深层次看,与这些私募经理手法过于老套,无法适应如今市场有很大关系。

比如业绩倒数第一的鑫鹏,基金管理人是“三秦股王”阮杰。阮杰中文专业毕业,1988年辞去教师之职,从安徽来到西安经商。1996年,正值一轮牛市轰轰烈烈地展开,他初出茅庐,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兴的国内股票市场。成名之战是2005年底,在陕西某媒体举办的“寻找三秦炒股第一人”模拟大赛中,阮杰以两个月累计获利77%的成绩荣获总冠军。阮杰由此获得“三秦股王”、“三秦炒股第一人”等称号。

而另一个“仙私募”基金经理是红山李雅非也是出身草根,此人更多是自诩传奇,号称自己几千资金炒作到几千万身价。然而,媒体也多次曝光其早先坐庄痕迹。

“股托”赵笑云也有类似问题。虽然他旗下产品虽然还没成为“仙私募”,但与他的信托方陕国投的净值跌至70%这一清盘线,仅一步之遥,他也是旧式思维操盘的代表。

另一方面,早期信托公司没有设定严格的止损机制。不难发现,亏损最严重的5只阳光私募产品的受托人均为华润信托。原来,作为受托人的华润信托在早期发行阳光私募时,没有约定严格的止损条款进行止损而造成客户损失惨重。

虽说,今年不少阳光私募因业绩不理想而主动清盘。而这些“仙私募”都特别死皮赖脸。这些“仙私募”产品大幅亏损,几乎都引发了客户的高度不满,比如鑫鹏1期的巨额亏损在2009年底曾引发投资者状告其受托人华润信托违规并对簿公堂。而龙马2期在清盘时也曾引起了客户的多次投诉。红山资本也引发过投资者痛斥与争执。然而,最后也都不了了之。

不设清盘线,只依靠私募道德是不可靠的。毕竟对私募缺少基本的约束力,滋生了这些私募业绩继续烂下去的可能性。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信托激进模式容易出恶果。华润信托在2008年至2009年这段时期,为了追求发行阳光私募的信托老大地位,过于激进,发行私募数量目过多,这段时间的发行质量就呈现明显下降。可见,在近几年私募繁荣发展时期,有不少不够格的私募鱼水混杂而来,在市场浪潮中与时间推演后,显出真身。

当前,一些信托公司也走激进路线,比如发行专门投资ST股的私募产品,这产品效果现在虽然很难评论孰优孰劣,但激进手法往往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事实上,信托公司盲目激进扩张,还不如多推一些有质量的产品,才是不管对自身、投资者、还是这个行业更长远的壮大之道。■

上一篇:基金观点荟萃:广发\平安大华\招商\大摩华鑫 下一篇:VC向前 天使向后